萍乡城市网共青城市官网
正式的书面语,北方人和南方体都一样
正式的书面语,北方人和南方体都一样。例如林觉民,他是福建人,他写的《与妻书》情深意切,并没有闽南语的痕迹。
中国幅员广阔,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同一县市,一个镇和另一个镇就存在某些习俗上的差别,口头语也可能存在明显区别。比如说“你别吓我”这个短语中的“吓”,普通话读xià,麻城S镇的人说hé(按英语英标发音),B镇的人说h(按英语英标发音)。
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用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工具,但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可能并不同步。最初的语言大约是这样的场景下产生的:几个原人一起抬石头或树木,一个人在发力的时候,喉咙里本能地发出“嗨哟”声,觉得很舒服。之后所有原人发出“嗨哟嗨哟”声,变成了协同步调的一种口令。
儿童喜欢唱儿歌,原人是人类的“童年”,在儿歌“嗨哟嗨哟拔萝卜”里面,大约也可以看到原始语言的产生过程。
那文字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一群原人出去采集果子,每采一次有人在麻绳上打一个结表示次数;一群原人追逐一只野猪进了一个山洞,有人险些被一条蛇咬伤,出洞后聪明的一个人在石头上画了一条简单的蛇,提示其他人注意防范蛇咬……这样,原始的图形文字产生了,之后经过演变有了象形文字、篆文……直到今天的简体字。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并不完全同步,也很难判断谁先谁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比起语言,文字具有更大范围的普适性——以方言口语入文的情况除外。
那么方言又是怎么变得丰富多样呢?我认为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的缘故。现代传播学实验也证明:一个信息从源头出来后,在多次传播的过程中会失真,甚至完全相反。比如第一个人说:张一鸣是“今日头条”的总裁。第二个人说:张一鸣是“头条”老总。第三个人说:张一鸣是个老财。第四个人说:张一鸣掌握着“今日头条”。第五个人说:张一鸣是个老油条。第六个人说:张一鸣是炸油条的(因为“头条”容易和“油条”混音)……信息在不断传播中,细节会发生削减、添加、改变……最终,一点点“量变”,导致信息发生完全相左的“质变”。
方言的形成,应该也是这个机理。原始人从“嗨哟嗨哟搬木头”开始,发展到一定阶段共青城市官网,口语已经满足生活交流所需了。此时部落发展壮大,出现迁徙和分家的现象。人们把原来的口语带到新的地方,在流动过程中,语言作为一种信息就会出现传播学上的“形变” 。
笔者祖籍麻城目前还是中国众多城市当中的一个普通小城,但在明代万历年间一段时期,麻城曾有过其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彼时大思想家李贽客居麻城,其主要著作《焚书》作于这一时期;大文学家冯梦龙前来拜访李贽,并居留麻城较长时间;而奇书《金瓶梅》跟麻城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考证《金瓶梅》作者实为麻城籍人士,理由之一是该书的重要收藏者是麻城籍人士,且《金瓶梅》里有很多很多麻城方言。例如:
本文不卷入《金瓶梅》作者之争,事实上该书包含了多地方言,而很多方言又是多地相同共有的。比如说麻城方言和广东粤语也有一些相同的方言,如“冇得”——没有。这也证明前文所说,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内,发明创造了够用的口头语言,但随着生产活动的复杂,迁徙移居带来的生活范围的扩大,又会不断有新的语言产生,同时不断发生形变萍乡城市网,最终形成了中国大地上百千种丰富的方言。
贾,买卖共青城市官网。贾人,生意人,买卖人。作贾人,像生意人做买卖一样,对别人的价值称斤论两,然后得出别人没价值不值钱的结论,从而心里小瞧、俯视别人,以满足自己的某种优越感。
“作贾”别人的人,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那个人,因为自己得意、得势,也因为自己心里固有的势利、傲慢,对“ 被作贾”的人不愿意平视,而通过语言和行为对其表示不屑。
这反应的是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人的价值非常悲哀地被物化,成功简单粗暴地以某人当前的金钱、地位和身份来定义。倘若一个人一时失意、失利萍乡城市网,或者仍处在蛰伏、积累的阶段,他原来的价值不再被别人敬畏,他因为没有及时“变现”遭到轻慢,于是便出现了“被作贾”的情况。
“穷在大路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增广贤文》中的这两句话,跟麻城方言里的“作贾人”一样,反应的都是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
孩子还没有了解社会的各种条框和规则,常常充满童言无忌的奇思妙想。比如看到一颗流星坠落,孩子会说星星要跳到河里洗澡。
悟性并不完全等同于智商和情商萍乡城市网,而是一种能快速由此及彼的综合整理信息的能力萍乡城市网。见微知著,举一反三,都是悟性的体现。因为没有束缚和限制,宁愿“怪”而不愿从众随俗,凡事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才会培养出悟性萍乡城市网。
“怪悟”在麻城话的少数语境中,也指一个成年人狡猾机诈善于钻营,但绝大多数时候是用于对小孩的赞美。怪悟,基本上是所有体质健康智力正常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们奇特的甚至怪异的想法、言行,往往不是被引导激励,而是被横加限制和打压,最后绝大多数孩子长成大人后都变得平庸。而那些在思想、文化、艺术上取得大成的人,却无一例外的保留了几分孩童般的本真。
中国的方言是相对于标准普通话而言的,如果将未来的地球当成一个村落,那么英语、法语等各种语言也只不过是一种“方言”,人们在国际交往中需要一种更大范围的“普通话”。近年来人们非常推崇英语,其实更多是因为这种语言被世界上最强势的国家美国使用,而一种强势文化总是很容易折服另一种相对弱势的文化。
如果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局限,那么“世界语”可以说是标准的“国际普通话”,但近年来“世界语”的推广似乎不力。但愿将来世界语能成为各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国际交流沟通以世界语为主,就像今天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交流以普通话为主一样。
即使有了“世界语”这个“世界普通话”,各个国家本身的语言当然必须继续使用和发扬,各个国家都有本国语言纪录和保存的优秀文化,值得本国和别国人们学习借鉴。
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加快,跨地域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方言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少。很多中国小城镇甚至乡村儿童的爷爷奶奶们萍乡城市网,同正上学的孙子孙女交流也使用普通话。
方言有必要作为一种文化加以妥善保存,现在有便捷的录音录像手段,收录和保存方言应该是非常便捷的事——只要有保护方言的意识。
方言蕴含了很多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呈现出地域文化的根源和流变,重视文化意义上的方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实行整理抢救,有必要于现在,有功德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