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登报我国新闻事业现状
2015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城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2015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城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2015年,北京市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贯彻习总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疏控并举、有序推进。增量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增产业的禁限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总体比例由2014年的32%提高到55%,城六区禁限标准更加严格,禁限产业达到79%。同时加快存量疏解,“腾笼换鸟”。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一般性产业主动调整退出,2015年调整清退了150家低端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部分调整升级为以科技金融、商务服务为主的创新产业集聚区,雅宝路服装市场部分楼宇引入创意和生活性服务等业态,西直河石材市场清退后实现土地复垦和绿化。2013~2015年,北京市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共计1006家,其中2015年退出326家企业。西城区腾退职业高中4所,腾退空间将用于中小学教育,丰台区职教中心西校区腾退。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分别在大兴、房山和顺义设立了新校区,迁出学生逾六千人。继续推动医疗资源的疏解,包括迁建天坛医院、建设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区以及扩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等。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退低端产业。拆除违法建设1818万平方米,整治违法群租房2.4万间,清理地下室和人防工程1625处,消除挂账无证无照经营1.4万户。实现常住人口与功能和产业同步疏解,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189万人,而2014年同期增长36.8万人,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了49%;常住人口增速为0.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呈现下降态势。
重点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北京新机场已经开始施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正在报批。《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正式上报,京唐、京滨等城际铁路先期工程实现开工,京沈客专、京张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加快实施,京开高速拓宽等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京台高速进场施工,108国道改建工程实现开工三秦都市报登报。牵头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不断完善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张承水资源环境治理等一批生态环境联防联治项目加快推进。与河北承德市跨区域碳交易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对接协作效果显现。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京津冀整体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制定完成,形成一批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旅游协同发展积极推进,签署了200多个旅游投融资项目。医院定向合作、高校协同联盟三秦都市报登报、参保人员信息互核协查等取得积极成果。
201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9:23.6:75.5,调整为2015年的0.6:19.6:79.8。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创新优势不断巩固三秦都市报登报,“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2015年,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总部在北京成立。中关村“一区多园”“六高”功能区等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占全市经济增长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旅游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品质和效益稳步提升。出台《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突出创新引领,“互联网+”改造传统生活服务业。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促进境外投资发展实施方案,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大幅度增长。科技创新方面,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2015年,北京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6万家。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开展中关村科技成果处置、股权激励等20余项改革试点,实施工商登记便利化等19项改革措施。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编制‘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三秦都市报登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创企业加快集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部分项目建成。”
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2亿元,比上年下降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6%。粮食播种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6万公顷。粮食产量62.6万吨,下降2.0%;粮食亩产399.8公斤,增长12.7%。全市农业观光园1328个,比上年增加27个;观光园总收入26.3亿元,增长5.6%。设施农业实现收入55.5亿元,增长8.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941户,比上年增加78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2.9亿元,增长14.2%。种业收入12.7亿元,下降9.7%。“十二五”时期,在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带动下我国新闻事业现状,林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27.8%,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由2010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15.6%。
围绕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落实2014年制定的《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北京农业按照”调粮、保菜、做精畜牧生产”的思路进行结构调整。截至2015年底,粮田面积调减为125万亩;调减生猪出栏量14万头、家禽出栏量80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0.23万亩;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方针,通过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回收利用,系统全面地实施农业节水。农业的结构节水就是调减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艺节水就是通过高效节水设施、农肥一体、旱作农业等措施节水,回收利用就是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开展集雨并且回收利用。2015年累计减少农业用水4.5亿立方米,相当于26个昆明湖的蓄水量,2015年农业使用地下水量为6.38亿立方米,比2013年减少近1亿立方米。按照控制增量、做精存量、做优变量的思路,全力推动”菜篮子”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和现代种业、休闲观光产业快速发展。控制增量就是部分畜禽养殖和高耗水农作物严格控制,只减不增。做精存量就是在保留的生产空间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蔬菜产业重点打造”三个园”(南菜园、北菜园、东厢菜园),粮经产业重点打造“三块田”(籽种田、景观田、旱作田),畜牧业做精“三个场(厂)”(量种场我国新闻事业现状、规模化养殖场和屠宰加工厂),渔业重点发展“三条鱼”(籽种鱼、休闲鱼、精品鱼)。做优变量就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蔬菜和畜禽养殖,发展一批外埠生产基地,建设一小时“菜篮子”物流圈,提高控制率。2015年粮食产量12亿斤,比“十一五”末期的20亿斤减少了40%,但平均亩产量却稳中有增;蔬菜总产量289.4万吨,上市总收入56亿元,单位面积产量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87家,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奶牛、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超过90%,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保障首都畜产品“菜篮子”的中坚力量;现代种业销售额为117亿元,约占全国的10%。现阶段,30%的蔬菜和猪肉,近60%的鸡蛋、牛奶、鸡肉都由北京本地提供,重要农业主导产品的标准化覆盖率超过90%,农产品的绿色有机比率达到40%。
不断完善都市现代农业的支撑保障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2015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北京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48.9亿元,在有些领域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研制了世界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主导完成了世界首张西瓜序列图谱,建成世界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京葫36号’西葫芦新品种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京红、京粉和农大节粮型蛋鸡配套系世界销量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率超过87%,处于全国前列。进一步完善农业公益性推广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执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