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杭州在哪个城市

都市超级大新闻系统2023-08-24Aix XinLe

  高质量的城市是产城融合、职住一体、便捷互联、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杭州在哪个城市

  高质量的城市是产城融合、职住一体、便捷互联、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本期商道经纬将通过采访的多位专家的视角,从城市,聚焦超大特大型城市的健康基准,探讨超大特大型城市和都市圈如何与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共有21个超大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2.9亿,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0.7%。目前,这些城市占据的国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市辖区面积的7.5%。地区GDP总量为33.6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3.1%。

  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最具争议性的莫过于个别超大特大型城市走过的“摊大饼”式发展路径,以及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然而,现阶段中国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发展思路正悄然转变。以北京为例,过去几年,副中心通州和雄安新区相继成为首都发展的“两翼”。随着“一核”辐射、“两翼”齐飞新思路的演进,北京城市发展路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专家分析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超大特大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杭州在哪个城市,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这里的人民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流动人口。超大特大型城市要将社会公平、社会融合、和谐生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超大特大型城市并不是光有人口就有竞争力,而是需要更多分项指标和维度。

  姚景源认为,过去一些城市搞行政区划,想做大城市就把一些市撤了并起来,人口上去了,经济总量也上去了,就变成超大特大型城市了。但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及可持续竞争力不应该只看人口和经济总量,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中分解为多项指标和维度,比如可持续竞争力、经济活力、科技创新等,这些分项指标与新发展理念紧紧吻合在一起,比如科技创新要成为第一动力,人才创新成为第一资源,还有绿色发展和协调共享等。也就是说,要制定一个超大特大型城市的健康基准,当下,我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更新的发展内核,这一点非常重要。

  姚景源表示,原来对农民进城、城市化还有些误区,过去是计划思维,农民离乡进城,先到四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再到二线城市。现在则是农民一脚就迈到超大特大型城市,这样三四线城市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房价问题等。所以,超大特大型城市能有一个健康的标准非常重要。

  “这个健康基准应该是‘经济学+社会学+人的心理学’的综合,超大特大型城市的竞争力已经是一门综合学科了。”姚景源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超大特大型城市是区域经济综合体,其所面临的发展和治理要求是多元的,要构建一个综合的健康治理系统,必须建立高水平的产业经济。而超大特大型城市要建立高水平的产业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前瞻性规划。超大特大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侯永志分析,中国超大特大型城市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人均GDP,更重要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防洪标准、排污管廊等。要缩小这些差距,需要良好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因此,做强超大特大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必须建立高水平的产业体系,而这离不开前瞻性的规划。

  首先,规划要与国家战略安排相契合,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因此,各地在思考产业发展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安全可控中,每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二是超大特大型城市要在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城市产业体系和国家所要求的产业体系之间怎么融合、衔接;三是考虑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怎样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足够的影响力。

  其次,要坚持系统观念。确保战略目标和政策工具的一致性。超大特大型城市本身是巨系统,而这个巨系统由一系列小的系统组成,每个小系统又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系统。要坚持系统观念,比如经济和社会治理、社会结构、社会包容度之间的关系。超大特大型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要有前瞻性,并需要有应急预案。

  再次,谋划要深入到产业链、价值链内部观察,精准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现在的产业上下游链条都很长,必须深入到其中,把产业发展规划做细,如果只是提出一个大方向,很难落实。

  最后,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比如规划制定和实施、资源动员作用。现在中国要想“卡脖子”的环节,就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此外,政府公共服务内容和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包括环境治理等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超大特大型城市可以量化的健康标准,但需要政府推动才能有效解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测算,中国超大城市在现有扩张的基础上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到2035年,超大城市数量将达到12个,比“七普”数据增加5个。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两极化趋势:一方面,超大特大型城市的规模过度膨胀;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市小城镇出现萎缩。到目前为止,虽然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两极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魏后凯测算,中国可能在2023年-2024年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两极化的趋势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判断城镇化格局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志和超大特大型城市是否健康的基准之一。假如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不能协调发展,就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规模格局,必将影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魏后凯表示。

  按照统计标准,超过300万人口的城市可以称作“大都市”,大都市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虹吸效应。

  随着要素向大都市集聚,中国的超大特大型城市变得越来越大,极易出现“大城市病”,带来生活成本上升、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现象。那么,避免“大城市病”的健康基准首先要规范大城市和都市圈的理想标准。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根据国际比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整个都市圈的最大城市半径是60公里,总面积是1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是2000万。都市圈的中心城区最大容忍度是20平方公里,人口是1500万。最理想的标准是都市圈半径40公里,中心城区半径是15公里,人口是800万。

  那么,在中国该如何引导都市圈合理发展?倪鹏飞认为,第一,要规划建设多圈层结构的都市圈,结合地形地貌,形成一小时通勤半径的外部圈层和多个30分钟通勤半径的城市中心圈,以及若干个15分钟通勤半径的微中心圈。第二,建设多组团的规模体系,避免中心城区功能过分叠加,形成多中心并存、多组团分工协作的格局。第三,规划建设生态隔离带与红线区,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保障生态安全。第四,按照多层嵌套的产业集群体系思路,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包括微中心,合理规划被疏解产业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第五,基于人口和产业可能的合理布局来规划和建设各圈层、各中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在超大特大型城市向外疏解很困难,根本原因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没有实现多中心。所以,要根据人口和产业变化的趋势、需求,采取基础设施先行的办法,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多中心组团式的格局,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口和产业多组团式中心,才有可能实现都市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本质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城市创新和发展,要充分利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现代化的前沿技术,在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可视化和可量测的城市管理与运营系统,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还有加速建设社会治理网络空间共同体。”中国工程院党组、院长李晓红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如是表示。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李晓红强调,要坚定绿色低碳理念,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尤其是当超大特大型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城市生态环境支撑作用和短板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智慧型城市建设与城市低碳发展的交互耦合过程是一个涉及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等度的复杂系统,超大特大型城市实现健康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最核心驱动力在于绿色经济技术创新,要在区域产业相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协同配套、能源结构协同转型、交易市场协同运行、技术创新协同共享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创建绿色技术协同的创新平台。

  李晓红强调,不管是超大特大型城市发展,还是发展中的城镇化建设,均应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战略。人文城市、人文治理、人文关怀应该是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从本源上看,城市发展起源于人民对城市品质的追求,所以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从建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可持续价值体系入手,以整体性思维为指导,聚焦中国城市品质建设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挖掘真需要、真问题、真痛点杭州在哪个城市,为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而富有实操性的工程技术发展战略。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一批超大特大型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我国超大特大型城市数量已达到21个。其中,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有7个,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有14个。此前,按照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区人口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6个超大特大型城市。

  目前,21个超大特大型城市中的7个超大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个特大城市按城区分别为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对比此前的划分标准,全国超大城市新晋了成都,特大城市新晋了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其他超大特大型城市经济大幅增长、人口显著增加、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1个超大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2.9亿,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0.7%。目前,这些城市占据国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市辖区面积的7.5%。地区GDP总量为33.6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3.1%。

  可以预见,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超大特大型城市也将进一步增加。目前,武汉关于新闻的广播稿、东莞和西安的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已超900万,接近超大城市标准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超大城市或将再增加5个,总计达到12个,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有望成为超大城市,并将有更多城市进入特大城市行列。

  不过,随着城市变大和人口规模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居民老龄化等“大城市病”开始出现,超大特大型城市尤其突出。以交通拥堵的“病”为例,百度地图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平均通勤时耗均超40分钟。从平均通勤时耗排名看,前十城市均为超大特大型城市。此外,在超大特大型城市规模过度膨胀的同时,部分中小城市,尤其小城市、小城镇却出现萎缩现象。

  目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公共服务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超大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双碳”目标也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要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推动现代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专家指出,超大特大型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政策。

  值得期待的是,不久前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完善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等进行了规划部署:一是促进超大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推动超大特大型城市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二是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型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要科学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资源,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三是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型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升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等。我国超大特大型城市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

城市新闻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杭州在哪个城市

2023-08-24Aix XinLe0

关于新闻的广播稿杭州在哪个城市  高质量的城市是产城融合、职住一体、便捷互联、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城市新闻杭州周围城市成都今日头条新闻

2023-08-24Aix XinLe0

杭州周围城市成都今日头条新闻  虎扑01月20日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无缘新赛季中超第一阶段承办权的杭州、武汉等城市成都今日头条新闻,依然有望获得后面阶段职业联赛的承办资格…

城市新闻都市现场主持人杭州都市快报共青城熊金金杀警察

2023-08-24Aix XinLe0

都市现场主持人杭州都市快报共青城熊金金杀警察  8月30日上午,2019望城国际铁人三项赛在铜官窑古镇进行了赛前新闻发布会…

城市新闻每日十条新闻智慧城市ioc平台

2023-08-24Aix XinLe0

每日十条新闻智慧城市ioc平台  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昨日向本报递交了一份书面声明,表示要在湖南坚决在南京电视新闻栏目中盛行的“新闻抽奖”举动,并公开质疑“新闻抽奖”这一方式,认为其给电视新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生活知识知识百科3000例知识是怎么来的生活小常识素材儿童知识问答

2023-08-24Aix XinLe0

知识百科3000例知识是怎么来的生活小常识素材儿童知识问答  编者按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自我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