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图片城市化的五个阶段城市区域农文旅融合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系统地研究了从罗马帝国衰落至今的欧洲城镇,既考察了欧洲的区域发展趋势,又探究了在过山车般的欧洲城市化过程中,各个城镇社区的迥异命运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系统地研究了从罗马帝国衰落至今的欧洲城镇,既考察了欧洲的区域发展趋势,又探究了在过山车般的欧洲城市化过程中,各个城镇社区的迥异命运。
城市发展史教授彼得·克拉克以非常宽广的欧陆视角城市区域农文旅融合城市区域农文旅融合,讨论了从后罗马时代城市生存的本质到全球化时代欧洲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等重要议题,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解答了为何长期以来城市化的五个阶段,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欧洲的城镇都是新思想和创造力的发源地。
当时的欧洲鲜有类似当今亚洲和拉丁美洲那种延展面积极大的都市;当时的欧洲城镇大多紧凑连贯、一目了然,但城镇社区人口死亡率较高(截至20世纪),且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入。
而且城镇自身宗教传统(截至近现代)、教育文化、休闲活动及特有的城镇景观,都清晰体现出每座城镇的文化特性。
尽管人们认为这些城镇充满混乱、危险—噪声嘈杂、臭气熏天、拥挤不堪、千城一面—它们毕竟支撑了欧洲社会长期延续和稳定,还作为枢纽承载着欧洲各国家和地区交流沟通城市区域农文旅融合,又成为跳板,联系着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欧洲城镇总体发展史是从一座座城镇发育历程集合梳理出来的:其中有些缓慢,有些很快,有些停滞不前,有些曾衰落,有些则完全消失全面发展的图片。
在城镇化奔涌的大潮中,许多小镇始终担当着名不见经传的角色,而另一些则灿如星辰,辉映在欧洲觉醒进程中,诠释着宏大、厚重的文明主题。
欧洲城市型聚落表现出长期的延续性。从巴尔干半岛到伊比利亚半岛,许多城镇都可以上溯至罗马帝国时代,甚至更早。
而西欧辽阔地面上的城市聚落城市化的五个阶段,大多建于中世纪鼎盛时期。只有僻远的北欧和东欧地区城市,多为1500年以后建成。所以,欧洲这块上城市遗产构成极为复杂。
因此这本书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讨论这些城市地区在400—2000年发生了哪些巨大的起伏变迁。而且不难看出,在欧洲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不存在单一模式的城市体制,这一特点大约至我们当代才告结束。
作者认为这些研究主要有:在罗马帝国轰然倒塌到20世纪末期的时间框架内细细品味8世纪时期标志性的城市历史建筑;研究黑死病大暴发前几十年城镇化的时期;探索中世纪时期欧洲普遍的衰退现象,16世纪及17世纪早期的城镇复苏,及随之而来的停滞不前甚至与衰落;研究法国大前城镇的二度良性发育,及其最终导致的19世纪下半叶欧洲城镇化期。
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这次城镇化发展迅猛,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趋于平缓城市化的五个阶段,之后则是照例地稳中有降,欧洲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逆城镇化。
激烈的竞争关系让城市之间的互动加强。就中世纪的威尼斯来说,连绵不绝的海战和意大利城邦之间的残酷战争最能说明这点。
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则很不同。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开始于路易十四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五十年内达到最。从基础设施、国际展览、潮流时尚、百货公司、大型酒店,到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无所不比全面发展的图片。
17世纪,荷兰和泽兰(荷兰西南一个农业省)的几座城市联合起来发展成辅助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镇网(即所谓的兰斯台德)。这样的城镇网络之后被英国和德国采用。
20世纪末,欧盟诞生,大大鼓励了欧洲城市组建联盟,以此影响市委员会的决策,政府得以以最佳状态运作。
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欧洲城市发展史专业名誉教授、莱斯特大学客座教授,著作或编辑了多部与城市、社会、文化环境史相关的著作。
宋俊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景观社会学全面发展的图片、城市设计学课程评论员,曾出版著作《城市社会学》《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等,翻译出版《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史》等全面发展的图片。
“本书让所有学术水平的读者都能够进一步研究克拉克所探讨的特定主题。这本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对城市历史和欧洲历史感兴趣的各类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