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城市变化的文案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杭州城市发展史
中国东北三省和广东省比全国早10-20年进入城市型社会
中国东北三省和广东省比全国早10-20年进入城市型社会。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 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流动人口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城市化仍发挥重要作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对城市化的作用不显著;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动力作用已经释放完毕, 甚至显示出负向变动关系;国有投资比重尚不能断言国有经济拖累城市化进程;对外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不显著, 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有挤出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对城市化速度的推动作用不显著甚至为负。与进入城市社会之前相比, 城市化的传统动能仍然较强, 新型城镇化动能不足。
1.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在速度上呈规律性下降。如“十一五”期间, 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了6.7个百分点, 而“十二五”期间仅提高6.4个百分点。已经进入城市社会的东北三省和广东省出现明显的减速趋势,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速度整体上只是全国平均的40%左右, 有些省份甚至不足全国的1/3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
2.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 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仍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对城市化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也就是说吸引乡城迁移和人口流入城市的因素不是获得更高的消费水平, 而是获得更高的收入。过上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在目前尚不能成为城市化的显著支撑因素。
3.人均收入增长对城市化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但影响程度在下降。这个结论与钱纳里模型所揭示的边际效益递减有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之妙。如在初次回归中, 相关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再次回归也仅仅是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
4.本文把流动人口、收入差距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纳入研究框架, 进一步证实了Harris-Todaro模型。城乡收入差距大和流动人口率的提高对城市化有正的作用, 回归系数分别达到3.53和0.10, 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下降0.63个百分点杭州城市发展史。
5.伴随工业化的完成和城市社会的出现,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扩张作用已经结束, 甚至显示出负向变动关系, 这在广东省尤为明显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工业化的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再回归仅是通过10%显著性检验, 而且作用方向为负, 工业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下降0.06, 广东省则下降4.4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
6.国有投资比重整体上未通过模型检验, 但具体情况比较复杂。东北3省国有经济比重大, 国有投资对推动城市化的正向作用不大, 但回归结果也不支持阻碍城市化的结论杭州城市发展史。在市场力量强劲、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 实证结果是国有投资比重提高1%, 城市化率提高1.1%, 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化率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无法得出国有经济在城市社会拖累城市化进程的结论。
7.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的影响比较复杂, 前者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后者通过了检验。在广东省, 两个指标都很显著, 对外贸易占比提高1%, 城市化率提高0.43%, 与东北三省差别很大, 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率有挤出效应, 广东省比东北地区更显著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
8.在城市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对城市化速度提升不显著甚至为负。另外, 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市化率的提升有负作用, 回归结果显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个千分点, 会抵消城市化率0.48个百分点, 这与本文的模型推导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化的关系, 需要更长期的经验观察。
第一,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 我们仍将面临推进城镇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两难选择。中国已进入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 同时正在经历城乡差距居高不下城市变化的文案、城乡发展不协调与新型城镇化动能不足的严峻挑战。城乡收入差距过去是乡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重要动因, 进入城市社会以后, 这个动力仍然强劲。
进入城市社会以后, 追求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消费水平, 不是乡城迁移和城市化的动因。城乡收入差距的消除或趋同使城市化的经济动因下降, 而城市化的滞后, 同时也构成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瓶颈。
第二, 城市社会开启了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契机。随着中国步入中上等收入阶段, 进入城市社会以后,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速度和水平有正作用, 但边际效应递减。在此阶段, 质量型城市化面临重大机遇, 进一步夯实城市化的物质基础, 转变城市化的推进模式, 重视城市化的质量和内涵, 而不一味追求城市化的数量和速度将成为城市化的重心所在。扩大投资和政府支出, 虽然与城市化速度关联不大, 但对于改善农民工待遇城市变化的文案、加快市民化进程和城镇化质量提升无疑有积极意义。
第三, 大力发展非工业产业, 把城市就业创造作为吸引人口流入、保持高就业杭州城市发展史杭州城市发展史、高收入预期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抓手, 鉴于工业化即将完成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上升, 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培育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提高城市就业吸纳能力。
第四, 进一步挖掘国有经济潜力, 助推城市化健康发展。城市社会是中国城市化的新起点、新阶段, 国有经济发展没有对城市化产生阻碍作用。不仅如此, 在市场经济活跃、民营经济发达地区, 做优做强国有企业,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对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是有利的。
第五, 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 推动城市化绿色、高效、包容、可持续。在需求侧, 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 降低国民经济中的高投资率杭州城市发展史、提高消费占比, 转变政府主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供给侧, 发挥市场机制在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决定作用, 精准供给, 优先投资于城市发展短板, 建设宜居、绿色、智慧、创新和包容型城市, 大力提高城市和城市化质量。
部分资料来源:李通屏,魏下海,彭博,城市社会的城市化——东北和广东省的经验,城市观察. 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