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营口因河而生,因港而兴
营口因河而生,因港而兴。“一河一海”交汇处,孕育了营口这片土地,养育了一方辽河儿女。79公里大辽河岸线公里海岸线,涵养了独特的河海文化,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去年,我市将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借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东风,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提升城市功能和开放能级,推动城市振兴发展。
1861年的营口“夏日轮声帆影,万艘鳞集;冬季车尘马迹,络绎不绝”,市场之繁荣,贸易之兴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被人们誉为“关外上海”。一百多年的商埠历史,孕育了开放包容的“营商”文化,而为“营商”文化注入持久“生命力”的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大辽河。如今,辽河文化产业带战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营口先行的魄力,也为提升城市品质明确方向。漫步大辽河岸畔城市化的三个阶段,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变“点”为“线”,串“线”成“链”,我市将零散碎点串联成辽河文化产业带,通过城市更新优化老城区空间要素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增效,提升土地利用绩效。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首批辽河文化产业带筹划及建设3个项目,即营口大辽河城市段成福里至大辽河入海口项目和造纸厂东路至成福里2个整治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建设营口老港3号码头城市更新项目。
在距离辽河入海口40多公里的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多台集装箱起重机同时作业,一艘艘集装箱船整装待发,现场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公司以329自然箱/小时的作业效率,打破了该公司单小时船舶作业量纪录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完成船舶抢潮作业任务。
以港聚产、以城聚产、港城共兴。百公里沿海产业带中国现代数学发展,高新区、自贸片区、保税区、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依次排开,产业空间广阔,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能力强,母城服务配套成熟,“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才能行稳致远。我市坚持项目为纲,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极谋划总投资1555亿元的172个“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化的三个阶段。突出港口牵动,持续畅通海陆大通道。发展临港经济,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参与全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园发展,中交营口LNG接收站等项目有序实施;重点推动陆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港口型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统计局局长)李洪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一核引领、三区示范、多区联动’发展布局,笃定‘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短板弱项,着力推动实施《盖鲅同域行动方案》确定的六个领域20项具体任务,大力推进仙人岛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北海康养旅游和新兴产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以及辽河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3个融合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确保今年部署的99项重点任务和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为实现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夯实坚实基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实施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两个战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勇于担当和具体实践,也是营口立足渤海翼、服务经济带的安排和思想共识。我们看到,营口以一地一域的“小贡献”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承载着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的光荣使命。这是营口抓住主要矛盾,主动出击,迎难而上,赢得发展机遇的又一大作为。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迎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营口上下一心、奋进实干,谋定城市发展方略,做活河海大文章,向着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