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城市发展状况有哪些
这是一座沃野茫茫、江河纵横、物产丰饶的城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的城市,这是一座朝气蓬勃、心怀梦想、辉煌巨变的城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发展迎来更多机遇,作为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构想的松嫩两江交汇处东北枢纽城市,松原历史全新的一页定格在了1992年
这是一座沃野茫茫、江河纵横、物产丰饶的城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的城市,这是一座朝气蓬勃、心怀梦想、辉煌巨变的城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发展迎来更多机遇,作为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构想的松嫩两江交汇处东北枢纽城市,松原历史全新的一页定格在了1992年。这一年的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松原市;7月,新组建的松原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从此,这座年轻的城市拉开了加快发展的全新序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1992年到2022年,30年发展变迁,年轻的城市,在探索、徘徊、奋进中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光荣与梦想。
30载春华秋实,从百业待兴的小城,到如今四县一区协同发展、各业兴旺的中等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松原人艰苦奋斗,一路向前,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了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史。
30年时光流转,从两县合一的小城,到城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的美丽城市,紧紧抓住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松原人筚路蓝缕,只争朝夕,书写了城市建设从百废待兴到化蛹成蝶的传奇篇章。
30度风雨沧桑,从量变累积到质变飞速,今天的松原,已然从一只灰色的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个个公园草木飘香,一座座大桥连接南北,一座座村庄富裕美丽……在这里,历史与现代辉映,产业与城市共融,活力与文明彰显,城区与乡村联动,一座经济繁荣、城乡共进、生态秀美、活力开放、生活富裕的幸福之城傲然屹立,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为新兴的城市,和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一样,松原市也必然要走过一个因资源而兴再到因资源递减而不得不面临阵痛转型的发展过程。
值得欣慰的是,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各种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松原的历任党委和政府都能做到认识清醒,目标笃定,勇毅前行,这才有了松原今天的发展成就。
时间回溯到1992年,刚刚组建的松原市委、市政府在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央局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按照省委城市发展状况有哪些、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全市经济三年跃上新台阶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开发石油代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城市发展状况有哪些,以小区开发为示范,以区内中省直四大企业为依托,以优惠政策为保证,以项目带动开发、农工贸一体化,长短结合、梯次推进的经济开发战略。
1992年,松原市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0.9亿元,粮食总产量351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亿元,城乡人均收入分别为2104元和767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刚刚成立的松原市百业待兴。全面打开松原各项工作新局面,也成为当时的市委和政府最迫切要答好的试卷。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新的松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强化农业基础,突出发展‘三业’(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开发开放,加快城市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并脚踏实地全力推动实施。克服困难,砥砺奋进,到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4亿元,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9.9亿元,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
五年探索实践,年轻的松原更加自信、成熟,发展路径也更加清晰、坚定。在1998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松原市提出了“坚持开放先导、科教兴市和资源转换,努力构造石油化工、粮食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正式拉开了破解一油独大难题、构筑多元产业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大幕。
从1998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构建石油化工、粮食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到2021年市第七次党代会上确定的“紧扣‘一主六双’建设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区和东北新型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松原建市三十年来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认知和实践,一直是笃定和坚持的。
战略指明方向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观念引领行动。不唯、不弃资源优势,紧紧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做文章,扎实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年轻的松原,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希望之路。
数字最有说服力,到2021年,松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上游,经济总量提升至全省第三位。新旧动能转换提速,累计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856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跃居全省前列。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连续十年超过140亿斤、稳居全省第二位,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松原召开。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嘉吉200万吨玉米深加工扩能、飞达杭萧装配式建筑制造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吉林油田风光发电、山鹰环保造纸等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服务业提档升级,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直播电商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回看松原三十年的探索实践,既是一部发展定位的认知和选择史,更是一部思想解放、苦干实干的实践史,坚定的松原人民紧随时代变革,突破发展局限,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出发,经历曲折、战胜彷徨、一往无前,迎来了全新跨越的美好现实。
立足现在,未来可期。“致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强一产、壮二产、兴三产,聚焦‘六新产业’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推进‘5+5+N’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这是松原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对产业发展的新的目标定位。坚信,三十而立的松原,脚踏30年的发展积淀,必将登得更高、行得更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每一座城都有它自己的品格和魅力、历史和荣光,城市塑造了百姓,百姓也见证了它的发展和变迁。
作为一座建市仅仅30年的新兴城市,松原百姓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和成长,每一条新修的道路、每一片新建的楼盘、每一个新修的公园、每一座新建的大桥、每一处新开发的商区……从喜悦到欣慰,从认同到点赞,百姓见证着城市的变化,也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时光再次回溯到1992年,松原市委、市政府成立后,就充分认识到两个县城区合在一起的市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有很多短板。所以,在当年的规划中,虽然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但决策者们还是将城市建设作为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推进,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地上与地下同步、生产与生活配套、新建与改造并举、长远与当前结合”的城市建设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中心城市规划管理的暂行办法》,启动实施了第二座松花江大桥建设方案等一批城建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松原市建设成为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交通比较便利、邮电通讯四通八达、人民生活安定舒适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在建市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松原市郑重写下了城市建设五年规划。
到1998年,松原市城区改造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建了松原火车站、扩建了松花江大桥,改建、新建了多条城区主要街路,建成了江南、江北两个商贸小区,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2000年,历史进入新的,在国家大的发展背景下,松原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到2006年末,松原的中心城市面貌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道路工程、防洪工程、燃气工程等日趋完善,郭尔罗斯大路、松原大路、伯都讷大街、锦江大街、世纪彩虹桥等城市主要道路建成通车,中心广场、伯都讷、东镇、和平、平安等广场相继建成,而且随着道路的畅通,城市房地产开发紧紧相随,一片片低矮平房相继变成一个个花园般的住宅小区,现代城市的雏形一点点显现出来。
接下来的几届政府,一脉相承地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1年,松原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休闲、宜居的城市风格初步形成。
到2016年,江南九纵五横、江北五纵四横、两岸三桥的城区主干路网构建成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大气精致的城市形态逐步呈现。
2021年,松原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大交通格局构建完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形成,一幅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联动的新图景正在绘就。
1992年至2022年,风雨30年,一个人从婴孩到而立,一座城从稚嫩到成熟。从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小城,到如今绿色生态、现代大气的精致新城,松原这座新兴城市的崛起蜕变历程,是一条创新之路,更是一曲奋进之歌。
“回望过去的三十年,最令松原人骄傲的是我们新建了一座城,我们生活在这里,看着它从灰头土脸到精致洋气,感受着从‘城乡接合部’到真正城市生活快捷便利的转变,享受着因城市发展带来的骄傲和幸福,我们爱这座城市,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越来越美好。”一位从事多年城市建设的工作者动情地说。
三十年翻天覆地,松原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都体现于对决策者每一个决策的理解和支持上,体现于对城建带来不便的包容和体谅中,体现于对每一项城建成果的点赞和宣传上,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期待中。
时光流逝,白云苍狗。30载时光,年轻的松原冲破束缚,化蛹成蝶。展望未来,怀揣对经验的坚守、对现实的善意、对未来的果敢,勤劳智慧的松原人必将携手自己的城市,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座城市的发展,关乎着一城人的幸福。松原30载沧桑巨变,与城市发展紧紧相关的,是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从百业待兴到各业兴旺,从破旧小城到现代新城,百姓生活从日渐变好到全面小康……30年来,松原市各届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发展为了人民”,牢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诉求是党和政府的责任”,通过强化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促进民生改善,让百姓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中,收获满满获得感、幸福感。
翻开松原30年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历届党委和政府都在用一项项具体举措的落实,一次次印证着习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嘱托。
时光回溯到1992年,翻开当年的市第一次党代会报告,可以看到,对于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描述是:“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6亿元,城镇人均收入2104元,农村人均收入767元。”
在接下来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在确立了经济发展路径和具体实施措施后,再一次强调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28%,人均储蓄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521元和2075元。”
“2006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50元和3820元。”
“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
“2016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分别是2011年的1.6倍和1.4倍。”
“五年来,累计完成53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86.4%。7.2万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这改变,不仅体现在收入的提高上,更体现在保障的健全上,体现在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上,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上,体现在城乡教育和文化水平的不断进步上……
从建市之初的并不明确的民生改进措施,到逐步建立民生实事制度;从拿出更多财力搞民生建设,到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86.4%……30年来,松原的城市越发展,决策者们把民生建设放得越重,把百姓需求看得越重。这双向的奔赴,是那么的美好和幸福。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上游,“过了关”的营商环境获得各方点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当下足以告慰过去,梦想可以照进未来,30载砥砺奋进,30年热情建设,30年华丽变迁,松原人感受着实实在在的幸福。
波澜壮阔三十载,意气风发看今朝城市发展史内容概要。30年,松原人没有辜负这伟大的时代,一路披荆斩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未来,松原人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追梦的脚步,向着建设“经济繁荣、城乡共进、生态秀美、活力开放、生活富裕”的新松原努力奋斗。(张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