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化的认识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

关于城市文化的名言2023-06-03Aix XinLe

  今天是2020年度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玛雅文化的认识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

  今天是2020年度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纪之交,冯骥才先生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首先提出中国也应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冯先生递交《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得到国家重视。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又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转眼十余年来,每年的遗产日都成为民众亲近自己文化根脉的。

  关于城市文化保护,尤其是名人故居的保护,冯骥才先生也有专门的论述和见解。他认为城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城市文化保护需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历史美”,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尤其是目前面对“进退两难”局面的名人故居,人文知识分子需要主动参与到城市建构中。

  当务之急是先要认定自己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个文化个性不是今天赋予它的,而是它独特的历史形成的。如果不深知自己的文化个性,鲁莽的破坏就一定会出现。弄清楚到底城市的个性特色是什么,靠哪几个板块支持着,哪几个板块是绝对不能动的,哪些单体建筑不能动,哪些街区不能动,在规划上要确定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还要立法保护。

  紧跟着,就要保护好那些作为文化个性有形载体的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特别是那些成片的历史街区。倘若没有这些原生态的城市板块,历史生命便会断气。

  至于新建筑应该考虑它的文化血型与地域传承。还有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规划要避免功能主义的区域划分。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化规划”玛雅文化的认识。规划只能保护和深化城市特有的人文形态,不能随意地肢解原有的人文整体。

  城市的改造不能操之过急。世界上任何名城都是日积月累,不断滋养,修行百年千年,渐渐出落出来。如果现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精雕细刻,那就交给后人,慢慢地做。不要由于建功心切,毁掉了历史积淀,也毁掉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现代化改造中,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城市建设是有矛盾的,但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大文化的层面上,把握好这两者关系,不但不会偏废一方,甚至可以两者兼得。因为世界上所有现代名城都是充满历史财富的。

  城市的发展不一定非要和历史文化争地盘,可把老的东西进行有机改造,把现代文明输入进去,把历史记忆保留下来,希望以后不只在博物馆见到一些藏品,而是就生活在这些细节旁边,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历史和文化厚度。

  城市在发展中不丢掉自己,保持自己的特色,民间文化是一个重要支撑。历史与现实之间有一条通道,那就是民间,民间的东西最有生命力,这是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榆次古城的整修,延续着耿彦波自“晋中双宝”——王家大院和常家庄园的修整以来所奉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方式,,即民居博物馆方式。他将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落地重建”三种方式合并使用,完整地复原一个个颇有规模的晋商豪宅。同时他又将这些大规模的古代遗存的整修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从而使古城保护——从修葺到保养,都能拥有必不可少的资金。否则这些残破不堪的古老民居只能坐以待毙,要不就自然塌毁,要不就被富裕起来的人们“拆旧建新”。耿彦波的成功之处,是他一方面将这些历史遗存很好地保护起来,一方面又把它们开发为一种具有长远和巨大效应的旅游资源。

  每每到欧洲人的家中,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现代”。欧洲人最理想的家居是老房子加上现代设施。他们绝不推掉那种有着深厚历史人文内涵的老房子,而是在老房子里修上一个舒适的卫生间,装一部电梯——通常都很小,改进上下水和供暖系统,安装现代的防火与预警系统。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边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恩惠,一边感受着老房子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感和不可重复的历史美,真正地做到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物质与精神双丰收。我想,我们的建筑师在设计各种具有现代感的新建筑之外,能不能如上所述地尝试一下,用这种思维改善一片历史街区,使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而不是你死我活?

  一边是历史巨人的故居被推土机一个个夷平,城市失去了自己这种灵魂性确凿的存在,泯灭掉一份份珍贵的遗存玛雅文化的认识,城市因之一点点减少它历史积淀的厚重。一边却是一个个名人故居被作为旅游的景点与招牌“开发”出来,亮闪闪推到人们面前。造成这两种极端性问题的是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或者都是从实用和经济价值看待与对待名人故居。这两种极端看似相反,立脚点却都是功利主义地决断文化。

  关键是要聘请专家。其实凡重要的历史名人,大都有学者专事研究其生平传记、性情习惯和事业历程。唯专家能细心挖掘史料,察觉埋藏在看似平常的故居中尚存的珍贵细节,设法再现故居主人独特的文化氛围与生命氛围。文化上的事,离开专家、离开文化的性质和规律就难免错误百出。当然,更关键的还是我们的“名人故居观”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到底想以故居建设来增强一个城市或地方的精神文化,还是只想用它牟利赚钱?

  从20世纪90年始,我先做的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是物质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以后,我开始更多地关注非遗保护,但是直到今年,破坏文物的现象还在发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是国家第三批文物普查中被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它居然在北京的中心腹地被拆,这就证明我们的处境还是非常困难的,证明对文物的破坏力量还是存在的,我们的抢救工作不能有一点松懈。

  梁林故居已经被拆了,无论怎么修葺那片废墟,都已经不可能再复原。北京应该尽快画出自己的名人故居地图。要通过普查把名单盘出来,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找专家鉴定,确定不同故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再研究具体的保护措施。“保护”,就要扎扎实实拿出抢修的时间表,而不能像老北京的四合院那样,就放那,让时间和大自然来侵蚀。

  在当前城市文化保卫战中,实际上建筑界的知识分子一直站在最前沿。他们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施者,又是决策的参谋,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在他们的手中。故而,是趋炎附势而升官发财,还是坚持知识的良心,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新的城市建设中,由于没有人文知识分子的参与,便很少关注历史文脉的延续,很少从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上把握城市的整体。官员关注的是城市的使用功能,城市的现代效率,改造城市过程中对GDP增长的刺激,这中间还免不了政绩的需要;开发商关心的是攫取地皮,盖房卖房;技术知识分子则缺乏人文视野与思考,这就不免陷入一味地追求时髦和简单的相互抄袭,这便是当前中国城市趋同化与粗鄙化的症结。

  城市是一个整体,它由物质的城市和精神的城市和谐地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只重功能,不重精神,最终就会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现代怪物。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加强、改善和优化它的各种使用功能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又要保持它的历史精神、文脉、个性的美和魅力,以及深厚的精神内涵。

  人文知识分子了解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知道城市的精神个性之所在,能够在“城市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对历史遗存的取舍做出最佳判断,尽量少犯错误。因此说,人文知识分子应参与到城市的构建中来,人文知识分子要主动参与,担负起这一时代的文化责任。同时,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城市构建不能没有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把他们请到决策的位置上,使他们能够在城市和谐和整体的发展中真正地起到作用。

城市文化玛雅文化的认识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

2023-06-03Aix XinLe0

玛雅文化的认识身边存在的文化现象  今天是2020年度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城市文化文明和文化的区别品牌文化包含哪些

2023-06-03Aix XinLe0

文明和文化的区别品牌文化包含哪些  900多年前,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苏东坡在惠州水东白鹤峰顶购地数亩,筑屋20间,卜筑新居以终老…

城市文化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深圳城市定位是什么城市化建设的意义城市规模结

2023-06-03Aix XinLe0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深圳城市定位是什么城市化建设的意义城市规模结构的概念  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向往,能够彰显自身品格和精神气质,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吸引力,除了城市的体量、规模、能级,更要靠其文化软实力…

城市新闻中国新闻社招聘新闻直播间今天回放新闻联播在线收听中国都市报道

2023-06-03Aix XinLe0

中国新闻社招聘新闻直播间今天回放新闻联播在线收听中国都市报道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强调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认为城市既是影响和风险的热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

城市新闻动静新闻在线观看智慧城市新闻

2023-06-03Aix XinLe0

动静新闻在线观看智慧城市新闻  2009年6月12日,握奇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家族QuipassTM两款核心产品——QuipassTMOBU车载单元和QuipassTMRSU路侧单元通过了交通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C)的ETC互操作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