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三个特点政治历史文化长廊设计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四川的城市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共有33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15个;全年出生人口84.0万人,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3.36‰。年末常住人口8204万人,比2014年(下同)增加6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2.5万人,乡村人口4291.5万人,城镇化率47.69%,比2014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城市和建制镇的等级规模变化较大,除成都、攀枝花、绵阳、德阳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城镇化率超过40%的还有泸州、南充、眉山、宜宾、遂宁、乐山、内江、雅安等市,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成都特大城市,绵阳、南充、泸州等大城市,宜宾、内江、遂宁、眉山、乐山等中等城市,广汉、江油、阆中等小城市构建的4个层次的城市体系格局。
尽管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城市规模体系不完善。在33个城市中,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个,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城市规模在100万人~200万人、50万人~100万人档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形成明显的断层。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也不甚合理,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占全省城市数的93.75%,东部地区和重庆地区一起构成中国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区,2011年被批准为成渝经济区。四川西部只有攀枝花和西昌2个城市。
首位城市地位突出。成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为全省最大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四川省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极化效应十分明显,成都市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2.6%,而2015年常住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全省的19.17%和35.88%。成都市在四川省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方城市各具特色。除了成都这一综合性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功能各有特点。绵阳为“西部科技城”,西昌是“科学卫星城”,攀枝花是“钢城”,自贡是“盐都”,南充是“丝绸之府”,德阳是制造业重镇,宜宾、泸州不仅是“酒城”,还是水陆交通枢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西昌、阆中等是闻名的旅游城市。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四川的城市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共有33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15个;全年出生人口84.0万人,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3.36‰。年末常住人口8204万人,比2014年(下同)增加6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2.5万人,乡村人口4291.5万人,城镇化率47.69%,比2014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城市和建制镇的等级规模变化较大,除成都、攀枝花、绵阳、德阳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城镇化率超过40%的还有泸州、南充历史文化长廊设计、眉山、宜宾、遂宁文化的三个特点政治、乐山、内江、雅安等市,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成都特大城市,绵阳、南充、泸州等大城市,宜宾、内江、遂宁、眉山、乐山等中等城市,广汉、江油、阆中等小城市构建的4个层次的城市体系格局。
尽管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城市规模体系不完善。在33个城市中,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个,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城市规模在100万人~200万人、50万人~100万人档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形成明显的断层。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也不甚合理,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占全省城市数的93.75%,东部地区和重庆地区一起构成中国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区,2011年被批准为成渝经济区。四川西部只有攀枝花和西昌2个城市文化的三个特点政治历史文化长廊设计。
首位城市地位突出。成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为全省最大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四川省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历史文化长廊设计、技术历史文化长廊设计、信息与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极化效应十分明显,成都市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2.6%,而2015年常住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全省的19.17%和35.88%。成都市在四川省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方城市各具特色。除了成都这一综合性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功能各有特点。绵阳为“西部科技城”,西昌是“科学卫星城”,攀枝花是“钢城”,自贡是“盐都”,南充是“丝绸之府”,德阳是制造业重镇,宜宾、泸州不仅是“酒城”,还是水陆交通枢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西昌、阆中等是闻名的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