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十大文化特色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
城市和乡村是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城乡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时代价值
城市和乡村是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城乡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时代价值。近日,中央办公厅北京的十大文化特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强烈反响。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如何让老百姓进一步支持、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9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并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不少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纳入保护名录,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现象仍有发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对此,《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加强监督检查和强化考核问责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
“加强监督检查方面的措施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建立日常的巡查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评估机制;三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要依法行政;四是鼓励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考核问责方面的措施则是要强化工作考核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把保护的成效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任免、奖惩挂钩。”黄艳表示,这两条如果认真落实下去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就可以监督检查到位,问责问效到位。
据了解,《意见》是我国自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近40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北京的十大文化特色,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为下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过去我们推进保护工作系统性不强、整体性不够,《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指出,过去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着重视古代、轻视近现代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打造党史文化长廊,《意见》提出不仅要保护好中国古代的遗产,还要保护好近现代和当代重要的建设成果,全方位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近现代历史180多年、中国党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北京的十大文化特色,从而生动、立体地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社会关注度高,涉及范围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包括历史街区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历史建筑,都是城市重要的特色空间,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工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表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让老百姓关心支持和参与,就必须把他们关心的、关注的事情放在重要位置。
《意见》要求,要在补足名城名镇名村包括传统村落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历史街区、历史地段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同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安全问题,不仅要让群众更有安全感,还要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打造党史文化长廊打造党史文化长廊。
“要发挥遗产的综合价值,整合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苏蕴山说北京的十大文化特色,还要让城乡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打造党史文化长廊,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