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天津城市定位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文化定义三层2023-11-29Aix XinLe

  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天津城市定位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认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自信理念是指导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二是文化自信理念对文化强国建设事业能够发挥精神动力作用;三是历史文化传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四是文化强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五是文化自信是培养和造就能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的重要理念。

  文化自信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充足的历史和理论依据。这些依据为复兴中华文明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根据。

  历史依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世代延续的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物质财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世界上最为丰富;中华文明曾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谈到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时指出:“党的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九部分也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2年5月27日,习总在中央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在分析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系之前,必须首先明确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概念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种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天津城市定位分析。我国学术界一般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一般将“文化”与“自然”相对应,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文化”条目称:“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概念也有多种分类: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二分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三分法把文化分为三层,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四分法把文化分为四层,即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风民俗)和心态文化(意识、思想与价值)。我国社会常用的主要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人类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可以分为狭义、中义和广义三类。狭义的精神文化主要是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义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意识、思想、理念、观念、信仰、理论、道德、价值等;广义的精神文化内涵,说法众多,没有共识。笔者认为,广义的精神文化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观念形态文化”或“意识形态文化”,包括意识、思想、理念、信仰、理论、道德、价值、精神、思维方式和性格等;二是“艺术形态文化”,包括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电影及体育竞技活动等;三是“知识形态文化”,包括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医疗知识、卫生知识、生态知识等。

  文化自信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资源特点。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文化自信”第一次被正式写进《中国党章程》。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习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民在、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就是说,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文化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先进的意识对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不科学的、落后的意识对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文化自信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新时代国内外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习总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立足五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完全适合我国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和基本国情。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复兴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关键。文化自信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关键。没有文化自信意识,就不可能复兴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习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习总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呈现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文化自信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充足的历史和理论依据。这些依据为复兴中华文明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根据。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独特的中华文明,不仅造福古代中国各民族,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从考古学和历史学资料来看,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参考大量的考古学和历史学资料,列举古代中国人创造的26项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结论:“考古证据和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类似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与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中国问题》、《孔子与中国之道》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著作,都认为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优于西方。

  第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世代延续的文明。英国哲学家罗素是最早提出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的文明,世界上其他古文明均先后消失,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此外,罗素还最早提出古代中国的实体是“文明实体”的观点,他说,“与其把中国视为实体还不如把它视为文明实体”。

  第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多政权分立是暂时的,最终以大一统为结局。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皆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古代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红色文化资源特点,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之一。

  第四,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物质财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财富是衡量一国文明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据一些国外学者研究,清末之前的中国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清末才开始衰落。

  第五,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世界上最为丰富。中国的历史文献之丰富,是世所罕见的。这些古文献资料不仅详细记述古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俗,而且还记述了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与民俗。近代以来,许多研究周边国家的早期历史的学者,均以我国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

  第六,中华文明曾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对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曾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信念、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以上可以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第一,农业以来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多线进化的。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路线问题,学术界有多种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线进化论,二是多线进化论。笔者认为,单线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都不够科学。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生活与一般哺乳动物的生活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而,各地区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共同性。从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来看,越是原始、古老的文化,共同点也越多。这些现象说明人类早期的文化是单线进化的。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人类开始由攫取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居住方式由游徙过渡到定居。由于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早期农业生产受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人类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创造和发明的文化,也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后,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人类各族群的文化差异扩大,并由此形成各不相同的文化发展路线。因此,农业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路线,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天津城市定位分析。再从世界上古代各大文明来看,差异很大,这也说明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并不是单线发展的,而是多线发展的。多线发展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理论依据,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依据。

  第二,精神文化具有超时代性。从广义的文化角度来说,有些文化世界性较强,如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具有流动性、全球性、速变性等特征;有些文化民族性较强,如精神文化等。如前所述,精神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艺术形态文化和知识形态文化三类,这三类文化属于民族性较强的文化,具有超时代性。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节日等,数千年来延续不断,充分说明优秀的精神文化具有超时代性。习总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民族性文化具有超时代性,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文化自信理念是指导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科学、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不科学、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如前所述,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文化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从文化的形态来看,文化自信是对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形态的文化和知识形态的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独特价值取向、独特思维方式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自信。从文化的历时性来看,文化自信是对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发展道路和未来文化的发展前景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科学、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全国人民有效地开展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自信理念对文化强国建设事业能够发挥精神动力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同志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还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意识活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实施行动之前必须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的性质不同,其对物质的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科学、正确的意识可以为实践活动制定科学、符合国情的目标、方式和步骤等,不科学、错误的意识则相反。二是意识活动对人的心理活动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的心理过程,又对心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科学、正确的意识可以使人具有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不科学、错误的意识却能令人精神萎靡、心情沮丧,使人产生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低下、丧失斗志。

  文化自信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新时代国内外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正确的理念和意识,能够激发全体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它能够为文化强国建设事业制订科学的目标、方式和步骤;另一方面,它对全国人民具有极大的心理激励作用。文化自信理念可以使全国人民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使人产生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道路上的千难万险,确保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历史文化传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必须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没有在历史传统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化不会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生命力。大量史实表明,历史传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基础,是大多数国家现代化成功的保障。习总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许多学者都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生生不断的“连续体”,“传统—现代—传统—现代”,不断循环往复,世代生生不息。历史传统不会消亡,现代化也不会终止。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表明,没有历史传统作为依托,现代化难以成功。“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而背向现代化的传统则是自取灭亡的传统。”历史上大多数国家成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得益于双向运动过程,即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反相成:一是能够克服传统文明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二是能够使传统文明转换成现代文明。“继承”与“创新”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反相成的互依关系。继承不反对创新,创新有利于更好地继承。纵观历史,没有传统作为依托,任何创新都难以成功。因此,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成功的保障。现代化的本质就是适应现代世界发展趋势而不断创造和革新。文化自信理念尊重和继承我们祖先的智慧,尊重和继承前人创造博大精深的文明。只有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才有可能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

  第四,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意识。物质与精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意识又对物质生产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物质生产的发展又会对指导实践的意识产生激励作用。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坚定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自信。当人们面对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就会油然而生。因此,通过文化强国建设可以获得文化自信的体验和满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第五,文化自信是培养和造就能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的重要理念。文化具有塑造个人所拥有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力量。不同类型的文化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红色文化资源特点。不同民族之所以在性格、精神气质、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方面各不相同,根源在于文化的不同。一个人生下来后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成为具有全民族共同特征的成员。文化培养人的精神,丰富人的知识,化无知为有知,化平庸为智慧,使人成为一个具有本民族性格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独有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思维方式,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失去了中华文化,中国人也就不再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也就不再是中华民族。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才有可能使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长期并存发展,永久保持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是建设文化强国和复兴中华文明的重要理念。文化自信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新时代国内外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复兴中华民族,首先必须复兴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而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有文化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天津城市定位分析。中华文明是以价值为导向、精神为引领的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借鉴历史经验,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祖先智慧,光大中华精神,吸取各国精华,提高公民素质,提升文明水平,建设文化强国,复兴文明大国的地位,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永续发展,永世长存。

城市文化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天津城市定位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2023-11-29Aix XinLe0

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天津城市定位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论文范文建造绿色城市措施中国发展史简述

2023-11-29Aix XinLe0

城市发展论文范文建造绿色城市措施中国发展史简述  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城市发展论文范文、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是城市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计;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领…

城市发展城市飞速发展的句子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

2023-11-29Aix XinLe0

城市飞速发展的句子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设计王建国描述城市变迁的文案

2023-11-29Aix XinLe0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设计王建国描述城市变迁的文案  这是我国2022年最新的全国336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大连力压郑州处于16,枣庄不敌衢州,位列第148城市设计王建国,玉溪仅第260…

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发展论文城市发展的好处

2023-11-29Aix XinLe0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城市发展的好处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和空间载体,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