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含义及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城市文化名片展望城市文化内涵体现
(2019·贵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生结构
(2019·贵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生结构。据此完成1~2题。(8分)
解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在初级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中级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高级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读图,N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是50%,第二产业比重约是35%,第三产业比重约是18%城市文化名片展望,以第一产业为主;P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是18%,第二产业比重约是51%,第三产业比重约是35%,以第二产业为主;Q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是5%,第二产业比重约是30%,第三产业比重约是65%,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城市发展历程是N—P—Q,B正确。
解析:区域产业结构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内涵体现。据上题分析可知,Q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所以城市交通体系较完善城市的含义及特点,A错误,B正确;N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传统农业发达,现代城郊农业不发达,C错误;Q阶段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城市的含义及特点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比重降低,产值不一定降低城市文化名片展望,D错误。
(2019·海淀区调研)下图示意2016年北京、天津、石家庄、张家口四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3~4题。(8分)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城市化水平来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张家口、石家庄、天津、北京。张家口不是文化中心;石家庄不是直辖市;天津是直辖市城市文化名片展望,不是行政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人口最多。故选D。
解析: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将会使张家口市在原有地级市的基础功能上,增加承办国际大型体育盛会的功能,可能会增加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含义及特点,但改变不了其城市等级;随着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人口合理容量可相应增加;体育赛事不会促进制造业发展。故选A。
(2019·合肥质检)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都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下图示意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变化的城市化模型。据此完成5~6题。(8分)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问题逐渐显现,表现为两个方面: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题问的是环境问题,也就是城市中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城市人口过多,生产生活过于集中是根源所在,需要疏散城市职能,故C正确,A、B、D都倾向于解决社会问题,与题意不符。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处,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变化均为正值,说明人口均表现为增长,A错误;乙处,城市核心区人口变化为负值,边缘区人口变化为正值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两者叠加为负值(接近0),城区人口总体减少,符合逆城市化的特征,因此B正确。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据此完成7~8题。(8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住宅建设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随着空间的扩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功能区都适合街区式布局,例如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和幼儿缺少自主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不宜采用街区式布局。
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城市的含义及特点,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12分)
解析: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职住比在1.00附近的时候,职住比最为平衡。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的含义及特点城市文化名片展望,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体现。
解析: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城市文化名片展望,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堵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缓解交通拥堵。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8分)
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由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城市文化名片展望,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
13.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