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ppt十大文化底蕴城市
学界普遍认为,群众有共同需要、有共同心理基础,有广泛参与性和持续性,形成了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
学界普遍认为,群众有共同需要、有共同心理基础,有广泛参与性和持续性,形成了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
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六届的蒲公英文学奖,属民间性质,但却引发广泛关注,全市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参与投稿,社会各界人士也以志愿者的角色参与其中。
2019年6月,他又创办高新区作协微刊,给微刊投稿的作品被选登后,李继平都一一把稿费寄给作者。
李继平出生在安达市任民镇,兄弟五个,他最小。两岁时,没了妈,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拉扯五个孩子。冬天时,李继平的棉裤挣开了线,棉花露在外面,父亲不会缝,就找来一根麻绳捆吧捆吧让他继续穿。
就这样过了三年,继母带着六个孩子加入了这个家十大文化底蕴城市,大小十一个孩子,十三口人生活在一起,原本捉襟见肘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十岁的时候,二哥领着三哥四哥和最小的李继平(大哥因病去世)与父亲分家另过。不久后二哥结婚,三哥和二嫂因琐事吵架,负气离开家,去当兵了。不得已之下,四哥和李继平又和二哥二嫂分了家。所谓的家,当时就只剩下小哥俩中国民俗文化ppt,还有空荡荡的房子。
那年秋天,十六岁的四哥不得不去外地打工,李继平辍学了,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去见人,煮发霉的玉米面糊糊粥度日。那年的大年夜,他是一个人过的。一个人去湖边看芦苇,一个人去踏雪……他太寂寞了,故意把雪踩得咯吱咯吱响,孤零零对着成片的芦苇发呆……
后来,他复学。四年级时,老师出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妈妈》。妈妈什么模样呢?哪有记忆呢!依稀记得家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上面有妈妈的影像。
《你把我妈妈藏哪了》,李继平擅自修改了作文标题,一边哭一边写。把一个没妈的孩子对亲妈的思念,湿漉漉地写了满篇。作文把老师看哭了。校长读过后,决定让全校师生都听一听这篇作文。
第二天,操场的大喇叭播送着李继平的《你把我妈妈藏哪了》,五六百学生稀里哗啦哭成一片。文学如一缕阳光,照亮生命。
时间到了2013年深冬,在大同区一条小巷内。李继平与时任大同区文体局局长的李娜等几个人小聚,大家聊起了童年。李娜说:“我的文学梦开始于小时候,作文在省里获奖了,要去哈尔滨参加颁奖活动。得到消息的那个夜晚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爸爸特意花了五元钱为我买了一双粉红色的凉鞋中国民俗文化ppt,我穿着这双漂亮的凉鞋去领了奖……”
2014年春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与野外破土而出的蒲公英幼苗一道,“蒲公英文学奖”问世。从那以后,每一届的蒲公英文学奖,都在春天来临时发布征稿启事,秋天到来时举办颁奖仪式,那时正是蒲公英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的时候。
“2014年这一届(被称为零届,2015年开始作为第一届)是在大同区内小范围举办的,当时在大同区文学期刊《松基三井文艺》上连续三期发布征稿启事,三百多篇中小学生短文、小诗,雪片似地飞来。当时奖励了十个小孩。发布第二天就引起了大庆日报记者的注意,立即参与进来,并进行跟踪报道。”(这一段,选自蒲公英文学奖大事记中)。
霍春华,在让胡路区区政府工作,当时主编文学期刊《让胡路》。期刊里原本只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小专栏《小荷初绽》,后来又创办了子刊《小荷》。
因为红旗村的一个孩子。那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作品刊发后接到通知来取稿费,当时家里五六口人全都来了,坐着一辆蹦蹦车。霍春华看着这朴素的一家人,身上带着泥土,这篇刊发的小文,对这个家庭的意义,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莹莹说,她的愿望是将来要做一个像霍阿姨一样的作家。后来莹莹去了南方,但依然会往《小荷》投稿。霍春华常常想起她,一个走路需要爸爸妈妈扶着、用一根手指头敲键盘写文章的女孩,她对生活的观察,趴在向日葵上哭的感受,让人觉得她活着很难,但她像向日葵一样,一直追逐着阳光。
霍春华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进蒲公英文学奖工作中来。她对李继平说:“只要您坚持做公益文学奖,我愿意永远帮着你做!”她又联合了八位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加入了进来。
熊英,让北一小的老师。她鼓励学生们参加投稿,孩子们获奖后,熊英总是要精心制作一枚信封,把三十元或五十元的稿费装在里面,再举办个小小的颁发仪式,把样刊和稿费一起放到孩子手中。
2019年8月24日,大庆市第五届蒲公英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市图书馆举行。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走上颁奖台,朗诵他们的获奖作品《我骄傲,我的妈妈是》。
妈妈,我看见你头顶国徽,肩扛盾牌/闪着正义的光芒/妈妈,我知道你扛在肩上的神圣职责/巾帼不让须眉/我爱你,妈妈……这时,身后大屏幕上闪出硕大的国徽,一对身着警服的年轻妈妈走上台来。
这一届蒲公英文学奖中国民俗文化ppt,现场参与者五百余人,来自全市大中小学的获奖师生、各界人士,都参与到这场文化活动里。
这时候,人们看不见李继平。因为他在忙着各种事项,与他一起忙碌的,还有蒲公英文学奖公益团队:霍春华,让区政府机关干部;高雁,职业艺术家;赵淑兰,油田电力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毕秋英,油田职工;姚启辉,大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曲柏臣,大庆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经侦支队干部;梁玮新,油田职工……
市作协主席王鸿达走上颁奖典礼台:童年是放飞梦想的季节,如同春天大地上蒲公英撑起的一把金色的小伞,承载着孩子们最初的梦想。蒲公英文学奖的设立,为大庆文学灿烂的星空增添了一抹靓丽,对大庆未来文学功不可没。李继平为大庆儿童文学的发展,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蒲公英文学奖已经连续举办六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大庆一中教师李碧莹说:“2015年我听说了这项活动,从此每一届都带着学生们参加。后来我又得知,这项活动全部由李继平个人出资举办,我没有任何犹豫,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进来。作为组委会成员,我们要筹备每年一届的大赛,要大力宣传活动,要参与评选获奖作品……前年我得了一场大病,教学工作也忙,但我没有退出蒲公英文学奖的工作……”
大庆市蒲公英文学奖始于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此项公益文学奖,面向大庆全市(含安达市)的在校学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纯文学赛事。
第一届收到投稿380篇,10人获奖;第二届收到投稿730篇,39人获奖;第三届收到投稿980篇,47人获奖;第四届收到投稿1360篇,84人获奖;第五届收到投稿2240篇,183人获奖。前三届面向大庆全市征稿,第四、第五届覆盖了安达市。
蒲公英文学奖评选分为大学组、中学组、小学组,由大庆市作家协会组织专家终评,评出蒲公英奖、提名奖、入围奖、鼓励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蒲公英文学奖的创办,得到了原中国作家协会处、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先生的肯定,并题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省作家协会主席迟子建给予鼓励表扬;更有无数大庆文人作家、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加入,给我走下去的力量。
李继平的继母八十多岁了,他常常去看望继母,陪着她在夕阳下聊天,会聊起曾经的生活。那时候的继母只有三十几岁,也非常不易。说起这些时,过去的种种都已释然十大文化底蕴城市。
李继平说,他现在生活很平常,也很幸福。他在百湖艺术群落开了一家百湖美术馆,因此,获得蒲公英文学奖的孩子们,所获奖品从最初的稿费变成了全国各地书画名家的作品,价值因此更高。
“我只是想,一个人的童年里,能写写小文章,能评上征文奖,以后回忆的时候,心底会有一小片温暖的阳光。”
民间蒲公英文学奖,从创立之初,大庆日报就跟踪报道。作为媒体,为这项事业的推动起到了一定作用。作为报道此事的媒体人,我亲见它发生、发展的过程。
一个普通人,一个民间行为,为什么能凝聚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熏陶的结果。
扎根泥土中国民俗文化ppt,唤醒民众精神意识。把艺术中一切静止的力量激活,悄悄熏染,传送至寻常百姓家的屋檐下。这是普通人李继平对生活的回赠。
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中写道: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