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新闻定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作为河南省“西大门”的三门峡市,将借助十七届六中全会之东风文化新闻定义、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大势和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之良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中西部地区文化强市。
突出特色优势,增强文化凝聚力。三门峡境内,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仰韶文化、虢国文化、黄帝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仰韶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命名,她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具有相当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使“中华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在这里,也留下了夸父逐日、大禹治水、中流砥柱、紫气东来、秦赵会盟、唇亡齿寒、白马非马等历史典故和美好传说。从唇亡齿寒警示的危机意识,到中流砥柱彰显的民族精神;从夸父逐日表现的勇敢追求,到白马非马拓展的思维方法;从老子思想包含的道德智慧,到仰韶文化宣示的启蒙力量,无不在今天仍然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都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市的宝贵精神财富。
创作文艺精品,增强文化引领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优秀文艺作品体现着一个地方文明进步的综合水平。人民群众的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让人民群众享有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来,三门峡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创作和传播优秀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特别是坚持把繁荣地方戏曲作为打造文艺精品的重点来抓,积极鼓励豫剧、曲剧、蒲剧、眉户、扬高戏等各具特色剧种的发展文化新闻定义,形成了以三门峡市豫剧团、陕县蒲剧团、渑池县曲剧团等专业剧团为龙头,其他业余队伍为主体的演出队伍。同时,加大对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鼓励扶持文艺团体创新和创作,全市年均创作各类剧本近20部。其中市豫剧团等单位创作排演的大型古装豫剧《虢都遗恨》、蒲剧《黄河弯弯》、曲剧《大山的女儿》、现代豫剧《山野秀才》和《红高粱》等剧目,分别获得全国地方戏展演二等奖、全国艺术精品提名奖、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河南省文华大奖等,深受各界好评和人民群众喜爱。百佛顶灯、狮子舞、齐天圣鼓、亚武天锣、旱船舞等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舞蹈节目,极大地活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开发一批具有三门峡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积极培育创意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大胆创新创作,努力在戏剧、歌曲、舞蹈等方面,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卖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风尚。
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支撑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门峡是以“黄(金)、白(铝)、黑(煤)”著称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非常繁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繁荣文化产业作为实施“四大一高”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布局、正确引导、加大投入、培育市场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9.65亿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围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推进仰韶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二期、庙底沟遗址文化公园、黄河公园、中流砥柱和函谷关景区、大黄河旅游联盟等重点项目,突出抓好仰韶文化产业园、老子文化产业园和虢国文化产业园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园建设。着力谋划一批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等新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板块。特别是重点抓好三门峡剪纸、虢国澄泥砚、灵宝道情皮影等优势项目和品牌,形成拳头文化产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尤其要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三门峡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打造文化阵地,增强文化亲和力。坚持以抓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抓文化活动载体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抓一促”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真正走近群众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服务群众。全市6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文化站(文化中心),95%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大院,95%以上的城镇社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居全省前列;所辖的6个县(市)区中有2个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市)”、1个进入“河南省文化先进县(市)”文化新闻定义,全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全国农村儿童文化乐园2个。同时,以节假日和庙会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近万次。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魅力三门峡》戏剧展演周、文艺晚会等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次,观众达70余万人次,极大地活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整体文化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产品促销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机制,切实将文化宣传纳入全市对外交往和宣传计划,营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我们以影视艺术为载体,积极推出“中国电影·三门峡电影周”活动,先后和河南大象影视制片有限公司、北京大方无隅影视文化传播中心,联合摄制了以反映三门峡历史文化为背景的《义马》、《渑池会》、《函谷关》、《地坑院》、《天鹅城之恋》、《汤河浴》和《白天鹅之恋》等7部影片,提高三门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借“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积极组织筹办首届仰韶国际文化节,邀请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通过举办仰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瑞(典)文化艺术交流展览、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仰韶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黄河奇石展、仰韶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推介仰韶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使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成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努力把三门峡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新闻定义、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