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城市排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党内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主要内容。这对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力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信念的塑造、价值共识的形成、政治关系的调适。面对党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切实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以文化软实力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力,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党是有9000多万党员的超大规模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党内政治生态的建构、党的团结统一的维护、党的领导力的强化等,都需要政治文化支撑。文化是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广泛性的精神力量,政治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和实践文化,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提升具有培根铸魂的功能。
党内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构的党员共同遵守的内在信仰和行为规范的认知系统,是党性的集中体现。
1956年,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政治文化”概念。他认为政治文化是某一民族或社会对某一政治问题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的总称,具有特殊性。[1] 在学术史上,政治文化研究经历了极大的曲折和争议,并围绕其哲学基础、价值谱系和认识论等基本问题引发巨大的争论,衍生出行为主义文化城市排名、人格分析、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流派。但是各方学者普遍认为政治文化是与政治制度相对的,体现了一个民族或文化共同体对待政治生活在心理层面上形成的价值判断和主观取向。其结构由内至外包括信仰、价值、规范、情感和态度。这是当前社会科学对于政治文化的基本解释。
习总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党党性的文化。”可见,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主导性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性、人民性和组织性,影响着党员干部对政治体系、政治目的、政治决定、政治现象的态度和感情,决定他们对共同规范、共同标准的认识和行动,以及对政治体系的总体看法及反应模式,从而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和牵引。
关于党的领导力,学界有不同看法和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力“一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党的目标和各项方针政策实现程度的高低。二是指党的整体的能力,即作为一个先锋队组织在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也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力,是中国党的本位领导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种全新领导力,也是体现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个“力”的概念,最终是要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因此,党的领导力可以理解为党为夯实执政根基而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效力,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全面领导力是“四力”的组合, 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领导而不是全部领导,是领导而不是管理,是战略层面而不是战术层面,是宏观层面而不是微观层面。党的全面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力量,而不是单向性力量;是一个整体的合力系统,而不是局部的碎片单元。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战略决策力、资源配置力、统筹协调力、制度运行力等;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抵御错误干扰的能力;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文化活动、斗争和社会变革活动的能力,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党为实现共同理想和长远奋斗目标而对全社会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等。
我们党的政治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党性文化。这些核心要素对于党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力有耦合关系。在政治信仰的总体原则之下,可以从政治认知、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四个方面予以展开。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相当于社会科学中的“规范”的含义。规范并非政治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是人的信仰、价值等生成心理活动付之于行动的导向机制。党内的各种规范即党员们在不同场景之中对待客观事物的心理取向和行动取向,存在于党内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层面。因此,党员干部的政治认知是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的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方面具负有重大的政治责任,必须培育他们正确的政治认知,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党人内炼、自省的能力,把控好全面领导力提升的目标导向。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对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习总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制度是文化的价值载体,文化是制度的价值反映。党的全面领导力,受到思想理念的支配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为党的全面领导力提升提供正确的思想路径。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全面领导力体现为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追随,领导力必然落空。习总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所持的倾向程度。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更加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四风”,践行“三严三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提供了重要的执行保障。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所持的倾向程度。态度属于文化的表层也是极其容易受周边影响而变化的。在党内政治文化的结构中,“态度”集中表现在党员的“作风”方面。这需要不断动用组织和教育力量,否则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已经解决的问题都会反弹到管党治党的重要领域。由此可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更加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端正和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态度,为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提供了重要的执行保障。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软实力、“黏合剂”,影响全党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政治生态。只有发展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并使之成为政治生活的灵魂和指引,才能有效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力。
政治文化具有塑造作用。有学者指出,政党政治文化“用本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教育党员,用党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党员”,影响党员对政党组织、政党目的、政党政策等方面的态度和情感,规范和指导政党成员的政治行为,“培养党员的共同心理、意识、行为、习惯、甚至感情和性格,从而实现政党组织成员心理的相互认同”, “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影响全体党员对政党的总体看法以及反应模式,从而影响政党的领导力。[4] 政党掌握国家权力后,必定将本党的政治意图、政治主张上升到国家层面,并通过制度将其固定下来,以权力保证实施。因此,执政党总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公共政策,通过本党的政治文化影响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品行,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转”。
政治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前进方向和道路的认可,是确保党对国家全面领导的前提。提高党对国家发展方向的领导力,其基本内涵就是要通过凝聚价值共识来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一方面,政党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结合实践,在党员内部培养“日用而不知”的心理环境,将党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念、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对待客观事务的认知及态度,转化为党员共享的行为取向和行为自觉。另一方面,政党通过深入群众的宣传工作,包括借助强大的工具向其成员直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传达各种政治信息,宣传其政治纲领、政治主张,使全体党员尽可能在思想上行动上步调一致,从而实现政治文化对政党的价值整合。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仅是在组织内部发号施令,还包含着以统一思想为主旨的理论传播和精神教育功能。
政治文化具有调适作用。主要指政党在实践中通过政治文化的影响力不断调整自身内部、党际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调适为党的全面领导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内外部环境。内部党员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组织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需要政治文化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来调整。当个人行为与其所隶属的组织具有的行为取向发生偏离之时,组织会运用带有压力性或强制性的要求纠正其行为偏差。如执行党的纪律,通过培育一种共享、共识规范的集体场景文化城市排名,让个人自发性地调整其行为;如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的提醒和批评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政治文化对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调适作用。政党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组织、利益集团保持良好关系,是政党获取政治支持的重要手段。这有利于党的领导力的有效发挥,有利于维护执政地位的稳定。因此,政党总是不断强化政治文化的吸引力,使社会组织在政治选择中支持自己。
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都告诉我们,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路径选择是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探索。
政治领导力是最高领导力,关键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必须坚决维护习总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没有核心的政党就没有政治领导力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集中制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维护核心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坚定政治信仰,保持政治定力。理想信念是贯彻落实集中制的黏合力和稳定力。理想信念的动摇、滑坡、丧失或缺失,都可能导致只有没有集中或者只有集中没有,甚至出现独断专行或者滥用职权,破坏集中制。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捍卫核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三是强化初心使命,加强党性修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党性教育,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一切政治行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辨别力、政治观察力、政治塑造力、政治传播力。
思想引领力是灵魂导向力。关键在于端正价值导向。理想高于天,红色基因代代传。文化发轫于中国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之内,形成于中国的伟大实践之中,是中国胜利的信念支撑和精神标识,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和“压舱石”。90 多年来,中国党从幼小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铸就和发扬了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这些精神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理想和主义信仰的结晶。习总指出:“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近百年来,中国党初心如一,理想不曾改变。新时代中国党面临新使命,必须以勇于自我的精神锤炼自己,传承文化红色基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汇聚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上来。
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顺得民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坚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只有深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群众组织力,即依靠、组织、宣传、动员亿万群众推进“四个伟大”的能力。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切实把解决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任务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积极地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工作本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更是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的基础性、经常性和根本性工作。要勇于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的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新动能。
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最大战斗力,关键在于增进政治认同。习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总还特别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和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本底。党内政治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追求、精神气质、思想智慧、人文情怀等,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坚守者和继承者。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和而不同”,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新时代要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交流互鉴,增进政治共识,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凝聚起磅礴伟力文化城市排名。
持久凝聚力是党的旺盛生命力,关键在于良好政治生态。习总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在政治生态中,政治文化是根本,是灵魂。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空气、土壤、水体。政治生态良好,党就有公信力和凝聚力,就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当前,一些不良的政治文化甚至是庸俗的腐朽的文化,在政界和官场还有市场空间。有的搞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该同谁套套近乎、攀高枝架天线;有的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妄议中央、大搞“低级红、高级黑”;有的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喜欢别人对他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有的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把单位搞成自己的山头和私企,自己当“山大王”和老板;有的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想方设法挤进所谓的“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甘愿被围猎,等等。这些官场腐朽文化危害很大,与党内政治文化格格不入,破坏了党内团结, 践踏了党内,阻碍了政令畅通,削弱了中央权威,疏远了干群关系,成为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滋生的温床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要坚决清除这些腐朽文化,旗帜鲜明地反对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落实中央有关规定,倡导党内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身边的一种文化现象、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反腐定力,厚植优良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提高党的持久凝聚力。
[2] 陆园园.提升领导力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关键[J].理论探讨,2016(04):128.
[3] 李锡炎.党的领导力的新时代使命[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