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服务图标生活服务六大类生活服务有哪些
2019年6月10日发布的《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14年至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40.6%上升至46%,呈持续上升态势
2019年6月10日发布的《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14年至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40.6%上升至46%,呈持续上升态势。在服务业中,生活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为生活服务业)又因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稳定经济增长与吸纳就业上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通过分析我国生活服务业新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对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进行画像,全方位反映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的风貌,展现新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价值,探寻新职业发展对稳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作用。
本报告中的新职业是指我国生活服务业新兴业态中的新就业形态,这些新就业形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具体包括酒店收益管理师、整形医生、轰趴管家、育婴师、密室剧本设计师、宠物摄影师、非遗菜系传承人、宠物训练师、线上餐厅装修师、民宿房东、头皮养护师、美睫师、外卖运营规划师、旅拍策划师、植发医生、收纳师生活服务有哪些、侍水/茶/酒师、整屋设计师、产后修复师、电竞顾问、宠物医生、CS教练、STEM创客指导师、整体造型师、调酒师、健身教练等。
这些新职业,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收录的职业,包括外卖骑手、酒店收益管理师、外卖运营规划师等,有的是已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之中的职业,但近几年这些职业的职业内涵、从业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健身教练、造型师、育婴师等。
从2004年发布新职业名单工作开始至2009年,我国累计发布了12批次122个新职业,2010年至2018年未发布新职业。2019年4月发布的13个新职业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后发布的首批次新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在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同时,还为新兴职业的涌现提供了客观基础。在此背景下,界定新职业、持续更新职业名单、引导和支持新职业的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美团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催生了包括外卖运营规划师、美业商家培训师等新的就业岗位和形态。此外,围绕新的生活服务需求发展也诞生了一批新兴职业,在智联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如电竞赛事运营、轰趴馆店长、网店美工设计等。这些新就业形态是产业迭代升级、数字化变革升级的产物,蕴含着时代新意,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技术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加快了生活服务业的线上化发展,驱动生活服务领域诞生了一批具有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复合能力的新兴职业;
·职位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衍生了多元的垂直细分新兴职业,精细化的专业服务成为新时代新职业从业者的出彩名片;
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消费需求催生了服务消费的发展,生活服务领域的新职业正是集中涌现在服务消费大发展的转型阶段。新职业作为服务消费发展的活力之源,大批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也见证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主要表现为:
1.4.1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提供发展沃土:消费已经连续五年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8年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49.5%,占比接近一半,服务消费成为我国消费持续扩张的重要带动力量。2018年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消费结构由基本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成为新兴消费亮点。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业,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为生活服务领域新职业的涌现提供了沃土。
1.4.2服务经济增员提质吸纳就业:2012-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7182万人,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减少4829万人和1417万人。据人社部测算,2009年到2012年期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新增就业70万人;2016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20万个就业岗位,服务业拉动就业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活服务业在持续扩大供给数量的同时,也对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人才供给方面,复合型、专业化的服务业人才缺口较大,生活服务业成为吸纳优质新职业从业者的蓄水池。
1.4.3区域城市发展为新职业助力:从本次调研数据看,城市生活服务业发展与新职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经济活力强、营商环境好的城市,新职业发展态势良好。新职业从业人数、平均薪酬TOP10城市与城市经济体量排名基本吻合。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新职业人群平均薪酬位列全国TOP10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苏州、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天津。其中,新职业从业人数TOP10有九个城市进入2018年中国城市GDP TOP20(西安排在第21位),有八个城市进入营商环境TOP10。
1.4.4平台生态连接多方互利共赢:多个群体通过平台生态产生连接,共同成长获利。美团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超级平台,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消费需求与消费体验的数字化,大幅增强了消费者与商家的连接。另一方面生活服务六大类,平台通过营销、消费场景、管理以及供应链等四个方面带动商户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在美团等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助力下,线下分散、体量较小的商家有机会通过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多方协同,不断提高经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其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职业从业者占据半壁江山,1995年以后出生的新职业从业者的占比超过22%,他们大多处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业选择。
生活服务行业不仅是初入职场者的就业选择,也为工作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对不同年龄段新职业从业者的行业选择偏好TGI分析得出,如汗蒸、足疗、洗涤维修、家政保洁等集中的休闲娱乐、社区生活服务等行业吸纳了很多40岁以上的从业者。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七成新职业从业者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新职业成为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蓄水池。生活服务业相对通畅的就业机会和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为那些拥有一技之长、教育程度中等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以致用的空间。
随着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服务图标,一批高学历人才也积极投身新职业。新职业时间自由、收入高、灵活度大等因素,吸引着高学历人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三成新职业从业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比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了2.11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爱从事的TOP3新职业是心理咨询师、整形医生、STEM创客指导师。以STEM创客指导师为例,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随着基础教育的加强,STEM课程由国外引进,正在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优质的STEM老师高薪难求。
2019年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新职业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如教育培训、酒店餐饮等,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较高,就业形势较好。新职业发展不断为城市就业增添活力,提振当地就业景气。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半数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达到55%,24.6%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过万。其中,5.6%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达25000元以上,6.1%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5000-25000元(含),12.8%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0000-15000元(含),30.4%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5000-10000元(含)。根据调研数据计算的TGI指数,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的新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宠物、结婚、休闲娱乐、医美、亲子等新兴生活服务业领域。这些新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壁垒,行业收入也随着行业门槛的上升而水涨船高。以整形医生为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整形医生人均月收入超过35000元,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和审美基础,60%以上的从业人员需具备三年以上从业经验,近50%的整形医生需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2.4 接近两成新职业从业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职,27.8%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
与每天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上班族相比,新职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更加灵活,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有一份甚至多份兼职收入。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接近二成的新职业从业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职,这也与大多数青年的工作状态相符。据《新时代新青年:2019青年群体观察》显示,斜杠青年成当代青年标配,29%的青年有兼职工作,收入来源多元。兼职选择中,新媒体从业人员占5%,设计人员占4%,司机代驾占3%,微商代购占1.4%,快递骑手占1.3%。《报告》集中调研了兼职集中的民宿房东,数据显示,民宿房东中兼职群体占六成左右,最爱跨界开民宿的五类人群分别是:设计师、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自由职业者、学生、教师。
高收入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近40.2%的新职业从业者无法实现每周双休、只能单休,还有10%的新职业从业者仅能在春节期间休息。超七成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其中有18.1%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10-12小时,9.7%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按照每周工作6天计算,27.8%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这与互联网行业程序员的工作时长不相上下。
新职业从业者与普通上班族的工作时间有较大差异,上班族休息的周末生活服务六大类、节假日往往是新职业从业者工作的高峰期。
不同于闪辞族,新职业从业者身处服务业,长期与客户接触,获得感强,对工作抱有较高忠诚度。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三成新职业从业者坚守在本岗位从未换过工作,27.1%新职业从业者工作三年以上才更换工作;15%的新职业从业者虽变更了职业,但依然深耕服务业。新职业从业者们秉持匠心演绎匠人的精神,力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将服务体验做到极致。
是什么吸引新职业者们保持高忠诚度?收入并不是左右他们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新职业者选择当前职业排在前五位的原因是:行业发展快、前景好,纯粹喜欢和热爱,可以和不同人打交道,想尝试新领域,工作时间灵活。近四成的新职业从业者看好行业发展前景,31.7%的新职业从业者选择本工作是出于纯粹的喜欢和热爱。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新职业从业者认为,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手艺是优秀新职业从业者的特征,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看,新职业从业者也是手艺人,不管是托幼行业的保育员还是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都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对职业的热爱和技术硬核下的专业主义,是优秀新职业从业者的鲜明特征。在新职业从业者最想对客户说的话中,相信我们是专业的排名居首,感谢客户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排在第二位,相互体谅,相互尊重排在第三位。
近年来,消费者评价已成为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服务六大类。本次调研数据显示,35.5%的新职业从业者非常关注美团、大众点评上的消费者评价,甚至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标准,美团、大众点评上的消费者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提成的额度;25.5%的新职业从业者会主动回复评价,与消费者互动,维护好客情关系。关注消费者评价有助于新职业从业者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消费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质量,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 71.2%的新职业从业者参加过职业培训,67%的新职业从业者希望政府应该多鼓励、支持新的就业形态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入行三年以下的新职业从业者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让入行时间较短的新职业从业者摆脱迷茫并以最快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开展职业培训是重要的突破口。48.9%的新职业从业者希望增加职业培训,提升从业者手艺、技术,67%的新职业从业者希望政府应该多鼓励、多支持新的就业形态。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71.2%的新职业从业者都参加过职业培训。其中,22.9%来自科班出身,34.8%参与过公司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个人自费参加培训方面,新职业从业者的投入较少,只有27.9%的从业者自费参与过培训。对自费参与培训的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入行一年内的新职业从业者,21.9%年职业培训费用在1000元以内,占比最高;入行十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中,54.1%年职业培训费用在5000元以上。
从新职业从业者的从业时间和职业培训支出的TGI偏好可以看出,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新职业从业者在职业培训上的花费也增多。从业三年以下的新职业从业者偏好培训支出在1000元及以下,从业三到五年的新职业从业者偏好培训支出在10000-20000元(含),从业十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偏好培训支出5000-20000元及以上。
在某些重技能、快速迭代的新职业领域,个人自费参加培训成主流。以健身教练为例,自费参加培训成为职业标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健身教练群体中,自费参加培训的从业者占比达到98%。自费参加培训的健身教练群体中,36%的健身教练每年投入10000元以上的培训费,远高于新职业从业者的平均水平。健身教练在严格管理自己身材的同时,也对自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参与国内的培训人工服务图标,每四位自费培训的健身教练中,就有一位参加过国外的职业培训。
有投入就有回报。参加优质且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是提升新职业从业者收入的重要渠道。职业培训或将成为助力新职业从业者职业通道上升的重要方式。TGI指数显示,培训投入与获得的收入直接相关。若新职业从业者没有参加过培训,月薪在2000元以下及2000-5000元(含)之间的分布更多;若参加过公司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月薪在10000元以上的分布更高;若新职业从业者自费参加其他的职业技能培训,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分布更高,且获得更高薪酬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通过职业培训提升技能进而提升收入,收入提升后进一步加大对培训的投入,是新职业从业者提升自我的良性循环路径。
时间是新职业从业者治疗焦虑的良药。随着入行时间增长,技能、收入不断提高,新职业从业者对未来发展也越有信心。入行三年以内的新职业从业者选择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的比例是65.7%,入行三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选择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的比例大幅下降至14.4%,入行十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选择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的比例只有8%。
在生活服务行业,那些当起老板的新职业从业人,不少也曾是职场小透明,本次调研数据显示,27.8%的老板曾就职于生活服务业,但扮演的多是为别人打工的角色;20.5%的老板曾经是普通的小白领;9%的老板来自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现如今,他们勇敢走出舒适区,走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水区,接受全新挑战,从事服务他人的餐饮、轰趴、密室、早教等领域。数据显示,创业者最爱选择的服务行业的前三名是:休闲娱乐、宠物、结婚。
创业具有高风险性,但同时也给新职业从业者带来更高的收入回报。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老板群体的收入较高,月薪过万者近半,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占25%。生活服务业在大众认知中的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等刻板印象正被刷新。
高收入、有想法的光环围绕着新职业老板,也正因此,创业当老板,成为新职业从业者期待的一条职业发展路径。本次调研数据显示,27.7%的新职业从业者对未来的规划是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在生活服务领域,低成本创业也并非遥远的梦想。
生活服务创业者们的团队往往小而精。本次调研数据显示,57%的创业团队构成在5人以下,26%的创业团队在5-10人之间。随着 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成本有所降低,这些都不断推动着生活服务业的创新创业。2018年,我国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84万户,其中80%是服务业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新增企业对稳就业、促税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生活服务有哪些,生活服务创业者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胎政策开放等让母婴护理、托幼教育行业的服务人员变得紧俏。《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
随着80后、90后进入育龄阶段,这群适龄家长对于品质服务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月嫂的职业也开始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学前教育尤其是0至3岁的婴幼儿早教也成为二孩政策最先受益的行业之一。早教师不同于幼教,不仅教育孩子还教育家长。据了解,早教师中的亲子教师在北京缺口约2.3万,上海的缺口则达到2.6万,广州、天津、武汉、沈阳、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对早教师的人才需求每年也不少于8000人。
2019年,最后一批90后正式步入成年,他们在丧燃的生活路上不断向前奔跑。很多90后选择新职业来定位自己的事业。本次调研数据显示,90后人群占比较高的TOP3生活服务行业分别是教育培训、旅游和家居装修。
调酒挺酷的,方慧自己也没料到为了这个理由在调酒师岗位上呆了八年之久,加入现在的酒吧也超过了三年时间,1993年出生的她不靠健身练出了一手臂肌肉。
一年时间里,互联网新晋民工kyle开出了四套民宿,但他的梦想不止于做民宿房东,他想30岁以后,可以不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继续去读书,开一栋民宿,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待在民宿,一半的时间出门旅行、摄影。
1994年出生的川妹子王巧儿服务十多家老字号品牌外卖的数字化升级,她觉得年轻充满奋斗的劲,一天跑三家客户不在话下,老字号变年轻,我在变成长就是最好的收获。
美的事业刚刚起步。美团点评数据显示,自2018下半年以来,医美行业搜索量保持每月5%以上的稳步增长,进入2019年3月,搜索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以皮肤管理、水光针、玻尿酸为主的轻医美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医美项目。
伴随着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整形医生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整形医生的平均月收入高达3.5万元。高收入背后是高准入门槛,近50%的整形医生需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60%的整形医生需要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95后的喻男于2016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时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回国和朋友在北京三里屯开了第一家店,取名Wabi-Sabi。Wabi-Sabi的中文含义是侘寂,代表日本的一种极致美学。
对于来自苏州的网红发型师Leo来说,发型师工作就是上班理发、下班修图。发型师没有审美是件很尴尬的事,但审美这个东西靠学习还不够,主要靠多看。当你看得多了,审美就自然流露在你的作品里。
5.1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新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新职业人才是保证新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工服务图标。目前,我国新职业人群受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职业上升通道不明晰,这制约着新职业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服务行业亟待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大军生活服务六大类。同时,要加快职业认证体系,不断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5.2 加强新职业宣传教育,提高生活服务业的社会认知度。生活服务业朝着细分化、品质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升级。不过,目前社会上对生活服务业新业态、新职业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应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提升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职业的社会形象,助推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5.3灵活就业已是新职业人群的就业趋势,亟须更宽松的就业环境。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等新经济业态快速发展,催生了年轻人喜欢的灵活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兼数职,斜杠青年不断涌现。建议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将新兴职业如外卖骑手、外卖运营规划师、酒店收益管理师等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5.4推进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扩大就业蓄水池。继续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顺应当前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新趋势,发挥平台数据、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生活服务业供给侧数字化改造,在营销、管理、信息、融资等领域全面提升我国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水平,为创新创业和新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动社会就业的进一步扩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