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标牌图片大全连云港生活圈微信号生活性服务业产值府谷生活网官网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项目是叠合了城市更新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双重属性的重点项目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项目是叠合了城市更新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双重属性的重点项目。本文简要介绍了项目本体,并基于工人新村历史文献的梳爬,从发展、规划、治理三个维度呈现了228街坊的前世今生,并从中提炼出该项目的IP矩阵和文化基因。
228街坊项目是长白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和示范项目,作为参与主持相关工作的社区规划师团队,我们对其展开了专项研究。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行动蓝图的工作导引扉页特别提出,鼓励各区各街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也侧面推动我们思考长白新村街道有怎样的特色,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基因存在。
一方面,228街坊项目处于当前城市更新一个很关键的节点生活性服务业产值。不论对于本年度还是在未来几年内,它都是杨浦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跟五角场这样的城市副中心在能级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对于整个杨浦区的东部片区具有非常强的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它对长白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面来看看它在其中发挥着的具体作用——
首先是服务圈层方面。长白新村街道的特点比较明显,中环高架路军工路段南北向居中贯穿,把辖区自然而然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主要由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和北部产业园区组成,西部则主要是工人新村住宅为主的居住区。228街坊的15分钟服务圈,足以覆盖到军工路以西的全域范围。不止于此,由于其处于长白新村街道最西端生活性服务业产值,与毗邻的延吉新村街道仅有一街之隔,因此该项目虽然地处长白,但辐射范围的一半是可以面向延吉的。事实上,历史上在延吉街道成立之前,这两个街道辖区范围统一都叫长白新村街道。那么就容易想见,这个街坊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曾经“大长白”的正中。关于这一点,本文后面会进行详述。
与此同时,若以15分钟服务半径计,北边甚至可以服务到长海街道府谷生活网官网,南边可以到定海街道,因此它的能级是相当可观的,可以将其理解为跨街道、区域级的公共服务综合体。
功能方面,先看内核,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而言,228街坊不仅贡献了本年度辖区落地项目的绝大多数,并且在门类上覆盖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五宜”全部类型。功能结构板块从社区服务类型,到偏商业化的业态,以及包含公益性质的功能,都会陆续投入运营。
接下来是外延部分。长白新村街道辖区没有地铁过境,离该项目最近的地铁站是营口路上的延吉中路站。无论走哪条路到228街坊生活标牌图片大全,距离都接近500米,要如何解决这“最后500米”的问题?杨浦区对228街坊的定位是服务于全上海的,将要作为“两万户”历史的展示平台。人们到了延吉中路地铁站,出来以后怎么走?整个沿线的铺装、沿途景观生活标牌图片大全、导引装置,都需要跟上,但是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长白新村街道自身的辖区和和治理范围了,需要跟延吉协同共建。
再就是对周边社区的可达性问题。建议同交管部门进行协调,把稍微长一点的或者两边商业密集一点的街坊道路中段增设过街横道线,连同行人可以自己按的过街装置,以及车辆减速提示带,从而提高安全性和可达性,更可以充分发挥此类开放街区的服务能量。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中诸如此类的措施建议很多生活标牌图片大全,不一而足。但是其实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应只是着眼于眼前的物质空间和日常服务的提升,并不说是这些功能对照列表全部都具备了,就达成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目标。
可持续的社区发展,需要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提炼。从基因禀赋来看,228街坊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经过研究,尝试总结出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发展的改革先驱,二是规划理想的经典传承连云港生活圈微信号,三是治理模式的探索先锋。
首先从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三代城市发展改革的先驱和样板。通过1948年的上海市全图可以看到这一区域并无半点城市气息,完全是乡村景象,甚至黄浦江还凹进来了一大块水域,还没有填成土地。长白新村当时的辖区内部全部密布水网,农田中散落着村落,但是没有现代化的道路。
到了建国之后,50年代初,新建的工人住宅,其分配遵循几个原则——就近区域。为缩短住在其中工人的上下班往返路程,分配给工人新村附近的工厂工人;公私兼顾。住房分配以国营、公营为主,同时也兼顾企业。优先考虑无房户,有住房但有倒塌危险、条件特别差的连云港生活圈微信号。国营工厂以迫切需要房屋者为主,工厂工人以生产表现为主。这是第一代即50年代,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配规则图景的模板。
从1966年的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建成环境已经非常可观,东面是沪江大学,它的北面几乎已经铺满。仅有零星区域还有一些农田被保留。
改革开放之后,六五计划在全市选了一些住宅改革试点,长白也是建设试点之一。当时有很多的回城知青,如何帮扶他们就业、介绍工作、组织培训。为解决“吃饭难,住宿难”问题,街道先后办起饮食、旅馆等“三产”,其中包括长白二村食堂、长白二村商店、长白二村食堂面包房等。这是非常有人情味的一段历史。所以我们说,第二代是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是一个秩序重建和城市复苏的空间载体。
228街坊内提供了450套标准化保障型租赁公寓,统一纳入上海市保租房的管理体系,遵循统一的准入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第三代就是新世纪的20年代,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城市创业者的助力平台。
一提起228街坊府谷生活网官网、工人新村,大家自然会提到“两万户”,但是往往停留在一个大的概念层面。我们团队就此开展了深入研究。1951年毛主席说要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沪东两万户跟曹阳新村是几乎同步的。1953年“两万户”全面竣工,1953年8月长白一村、二村便告竣工。
从一张上海市的全图就可以看出,深红点位置就是当时两万户的长白基地。一号基地就在杨浦的长白一村二村,接下来依次是控江、凤城、鞍山,再下来是普陀、长宁、徐汇,这个编号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历史地位——长白一村是一号中的一号,恰恰是228街坊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全上海的头一个,称其为标兵或者排头兵并无丝毫夸张。
另外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1953年8月长白一村的物质空间竣工,紧接着当年9月,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就成立了街道办事处,这说明了什么?——当时一边在建造工人住宅,同时已经在布局社会组织,连同基层的管理体系。在这里可以感知到一个巨大的系统性社会实验,因为在此之前,对于如何去管理一个新建的社会主义生活区,是没有经验可以直接照搬的。
接下来考察规划层面。其时期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50年代、80年代和新世纪20年代,分别对应的时代需求,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除旧布新和屹立潮头。从1950年代上海沪东住宅区的生活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到, 4个大圆圈分别是长白、控江、凤城和鞍山。每一个圈里都有一个加重表示的区域。需要指出当时的长白是包括现在的延吉在内的“大长白”的范围,这个加重区域就是它的生活服务的核心区,相当于时下流行的CAZ概念。那么,第一代的生活服务中心规划的是什么呢?
可能在现在看起来觉得很简陋,它们是文化馆、电影院、冷饮店、银行、邮局、卫生所生活标牌图片大全、食堂、综合商店。虽然当时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但是对社区而言,已经是它的CBD了。规划项目中真正建成的其实不多,只是综合商店、食堂、卫生所等几处。但是前两者位置就在长白一村,也就是今天的228街坊。
从1980年的上海交通全图里可以看到,一大会址生活性服务业产值、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是有专门设计的图标的,这几个之外再有图标的屈指可数。“两万户”沪东四大工人新村分别赫然在列生活标牌图片大全!说明在全市的范围内,长白新村是一个标杆一样的存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第二代的生活中心就是1980年代,仍然是在这块场地上。现在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这几幢居民楼,在当时也是先锋。不同于一般住宅(包括底楼在内)的3米左右层高,这里的底楼层高被加高到4米5,而功能是油酱商店、果品商店、食品商店、理发店、洗染店、照相馆,还有长白饭店、土产杂品公司,甚至托儿所、烟酒糖茶商店,这说明什么?在那个时候这里就已经是一个社区中心的商业与公共服务综合体了。它延续了之前的商业合作社功能,相当于一个2.0的升级换代版。同时更要指出的是,这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一个尝试,我们看到在工人新村居住区中出现了“公司”“饭店”这些新名词。
当下的228街坊的复合功能我们在此不再具体展开,但是有一个重要理念需要被提出——在规划层面,228街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街区”的样板。这里作为工人新村住宅的历史,被居住区层层环抱的现状,以及作为公租公寓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它首先是一个住区,但这个住区并没有把街坊全部撑满,而是尽量地紧缩布置,占天不占地,把更多的空间让渡给城市,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予周边社区,它的更新可以作为开放街区的一个实验样板。
最后来讨论治理方面。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合作治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甫一开始的启动动作,便是一系列由多元利益相关者公众参与的需求征询工作坊。其中一场我们针对228街坊开了一个专项的调研会,228街坊作为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牵涉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可谓多元而复杂。其中包括周边居民、使用者,也包括管理者(居委)、从业者(商家)、运营者(例如街道功能的相关部门条线、物业公司等);以及相邻街道居委的居民等。受邀参会的各个代表来自多达近20个不同相关群体。能组织到这么多方面共同参与磋商极其不容易,提供了一个尽可能全面照顾到大家各方的利益诉求的机会。上文提到从1953年9月份就开始管理体系的建制,考虑到底怎么去组织管理社会基层。所以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长白街道从那时起就走在上海市的前列,从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对地方基层治理的探索和思考。在那个时候落地一点,尝试一点,长白一村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本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由杨浦科创集团来主导建设,同时用的土地处于长白新村街道属地化管理辖区。在项目建成以后会有很多的空间“还给”街道方面统筹和管理。同时其中的很多业态又是由商家入驻与运营。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合作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还有很多居民自治的项目落地于此,恰恰是一个“人民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生态圈的平衡。作为一个开放的、综合性功能街区,228街坊将有助于引导传统的工人新村居住区走上一条社区生态圈改善与升级的路径。
首先是职住平衡方面,长白新村街道长期以来在大型业态方面较为缺乏,一个综合性服务街区的引入,将创造一大批在地的就业岗位与工作机会,从而有效改善辖区以居住为主的功能格局。
其次是社群平衡方面,228街坊内最大体量建筑为450套标准化保障型租赁公寓,其大幕开启必将带来众多年轻的奋斗者,这样的崭新社群将作为触媒,对辖区的社会年龄结构与生活消费方式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
最后是供需平衡方面,通过需求调研可以清楚得知,辖区原有的功能业态在数量、类型、品质方面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228街坊项目的投入使用,将给长白新村街道带来丰富多元的消费、休闲、游憩以及公共服务功能,从而在供给侧实质性改善辖区的供需关系,为使用者与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满意度与更好的生验。
所以为什么228街坊有资格成为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个代表案例?在最后我们借由对此问题的回答作为本文的总结。
文化挖掘需要回到历史当中,对辖区的发展历程展开深入的回顾和理解。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整理了长白228项目的一个IP矩阵。这个矩阵包括4个大项:
一是“70年持续的创新创业之家”。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阶级、80年代的市场弄潮和新世纪20年代的都市新贵,可以看出都是对前面讨论的凝练总结。
二是“70年绵延的社区活力服务中心”。最早的合作社组团,到后来市场经济下的门类商业服务,到现在的文化商业服务综合体如此庞大的旗舰功能,其公共服务中心的底色一直是独特且持续的。
三是“70年不断迭代的城市更新建设”。长白一村的开拓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六五计划时期,到现在十四五阶段升级换代,如今开放街区的新的实验,最好地诠释了城市更新的渐进连云港生活圈微信号、迭代与永续精神。
最后是“70年不间断的前沿治理的探索”。最开始的街居制的探索生活性服务业产值,肇建之前没有人教当时的社会组织该如何开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地不断摸索。80年代起从原来单位制到向社区转型,从改革开放之后就已经慢慢开始。再到当下更新的合作治理的模式探索,也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生活性服务业产值。
长白一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最早的工人新村,是探索工人阶级住区原型的先锋、是实验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组织形式的模范、是开拓社会主义管理范式的试金石。228街坊所在的长白一村原址,是上海稀有的城市空间肌理类型,也是具有文化价值的纪念场所。
*在此特别鸣谢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感谢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杨浦区科创集团的通力合作,同时感谢杨浦区规划资源管理局的推荐建议!
(李彦伯,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浦区社区规划师、黄浦区社区规划师。陈嘉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