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具体内容同城生活简介
中秋节期间,忙碌之余有一个短暂的假期,我处理了一些手头的工作后,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秋节期间,忙碌之余有一个短暂的假期,我处理了一些手头的工作后,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机场候机时,买了一本主持人孟非的《随遇而安》带上,因前一晚刚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 节目,对两位美女嘉宾举着这本书的镜头还记忆犹新。此后,在一个离天空和灵魂很近的地方,白天旅行,晚上阅读,这本书伴我度过了疲惫、孤独和高原反应。
我平时极少看电视,最近却迷上了《非诚勿扰》,它也成为我和老公少有的共同喜爱节目。我喜欢文艺类、他偏爱正能量,《非诚勿扰》同时满足了我们的共同需求。关键是,像央视一位主持人说的,这不是一档小情小调的节目,而是一出直指当下世道人心的大戏。它吸引人,还上档次。我也认为,与其说它是一项“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不如说是栏目组、主持人、嘉宾、观众达成默契,欢聚一堂,进行的一场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
孟非即是这场大讨论的主心骨。自《非诚勿扰》2010年开播以来,无数竞相模仿的相亲类节目兴起又消亡,除了缺少诚意和严肃性以外,还缺少像孟非这样阅历丰富,机智幽默,价值观坚定,又具备较强分寸感、掌控能力和强大气场的主持人。他本人代表着整个节目的水准,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非诚勿扰》离了乐嘉可以,离了黄菡老师或许也可以,但离了孟非,节目肯定是要变味儿的。
我们常提两个文明一起抓,但我总困惑于精神文明怎么抓。晚会?标语?直到后来看了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也可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啊。《传奇故事》的主持人金飞,一位 40多岁的大叔,一件西装基本不换,一集讲一个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加以正气、精准、深刻的点评,每每给人以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启迪。再说孟非,孟非高考落榜,后来修了中文本科、哲学硕士生活服务具体内容,做过印刷工,电视台临时工、 摄像、 记者、新闻主播、主持人等,在做《非诚勿扰》主持人之前,是新闻资讯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的主播,名气很大,深得民心和领导赏识。我想江苏卫视把这样一位大才安排到《非诚勿扰》,别有深意,它的社会定位绝非只是一个服务类或娱乐类节目。我们看着台上那些“85后”“90后”的男女嘉宾,他们讨论的仅仅是婚恋吗?孟非仅仅是个主持人吗?我感觉,孟非、黄菡、乐嘉(或宁财神)三人实际上是在共同主持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讲坛,共同帮助在利益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的这些小女生、小男生捋清他们的人生方向。相信无论是参加过节目、观看过节目还是在微博上讨论过节目的孩子们,都会受益匪浅,都不会忘记在人生“关键的那几步”遇到了“孟爷爷”和“黄奶奶”(“90后”对孟非和黄菡的昵称)。
读了孟非的传记《随遇而安》后,我又一鼓作气,读了他之前出的评论集《非说不可》和2005 年出的第一本书《 就说这么多》。 可以说,我对《随遇而安》《非说不可》《就说这么多》这三本书的阅读顺序是一个由果及因、追根溯源的过程,对孟非这位大叔认识得越多,就越钦佩。
从《随遇而安》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淡”字。全书就像它的书名,淡淡的。有句话叫“大羹必有淡味”,酸、甜、苦、辣、咸尝遍,人生之淡味是至高之味。淡味,是一百多岁的杨绛先生说的“和谁我都不争”;淡味,是小津安二郎导演说的“秋刀鱼之味”;淡味,是《聊斋志异》里说的“缘来不喜,缘去不惊”;淡味,是20 年前我妈对我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20 年后却又对我说的“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淡味,是不整容、不折腾、不惶恐,像张艾嘉、胡因梦一样知性悠雅地老去……淡味同城生活简介,是孟爷爷在浮华之外生活服务具体内容,不骄不馁,遗世而独立,是他在《非诚勿扰》的现场看“花开花谢”“灯亮灯灭”,我自岿然不动。“淡”字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是一种人生高度。于是我们就想,孟爷爷这般淡定的心态源于哪里呢?
带着问题,我读了《 非说不可》。在《非说不可》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个“熟”字,这是一种人生厚度。“熟”是中年人的专有形容词,也是大叔的魅力所在。“熟”首先来自于一定的阅历。海明威说,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到挫折,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失败和挫折不是成功之母,从失败和挫折中获得的成长经验才是成功之母。因此,丰富的阅历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睿智,胸怀更加宽广,臂膀更加厚实,也将拥有更加理想的人生。“ 熟” 还来自于一个人持续学习的能力。阅历很多时候是没法主动选择的,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没有挫折的那些人也不能故意去找吧。有时我想,为什么费孝通、钱钟书、 杨绛等所在的那个时代能出那么多大家,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大概是“时势造英雄”吧。他们都经历了清末、、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直至今天,亲历了很多大事件和大变化,因此对很多问题要看得更深远、更透彻。当我们无法拥有这样丰富的阅历同城生活简介、无法“行万里路”时,“读万卷书”便显得十分重要。从《非说不可》来看,它是一本读报评论集,评论过程中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恰如其分,可以看出原本仅高中毕业的孟非是在持续地学习,并且没有沉浸在故纸堆里生活服务具体内容,而是紧跟形势,密切关注、解决现实问题。 据说,他在《 南京零距离》时,每天写一千字左右的读报评论文章,三年下来将近百万字。所以,量变引起质变,为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基础。“熟”还来自于一个人的精神独立。书呆子和读书人的区别在于对知识的思考和运用程度不同。学习是为了获得观察力、判断力,乃至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因此,由学到思而形成的精神独立这一环尤为关键。孟非在《非说不可》中有许多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比如,针对“全车乘客投票将两名伤风咳嗽患者当作甲流患者撵下车”这一事件,《中国青年报》认为是“ 多数人” ,要慎用“ 表决”。孟非则认为:“撵人下车”的暴力动因是人性的趋利避害和极端的利己主义,而不是的泛滥;可以谈利己天性,谈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最好少谈“ 慎用表决”,毕竟在现阶段,我们很多领域里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多数人”尚未实现。再如,据新华社消息,2009 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中,南京入选,而大家质疑南京出了“彭宇案” 等许多在全国有负面影响的消息。在南京生活了多年的孟非则认为:好的时代坏消息多,坏的时代好消息多。人们能够通过媒体了解到,起码说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在心态上是开放的。书中多见这样逻辑性强生活服务具体内容、一针见血的判断,对读者能起到拨雾见花、吹糠见米的引领作用,这也是独立评论的价值。所以,我想如果中国有独立评论人制度,孟非或成一把评论好手,像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那样。孟非既不像某些评论员那么激进、犀利,也不像某些记者那么清高、自傲,他很稳妥。
我的这一认识,在之后看到《就说这么多》一书时得到了印证。该书与《非说不可》一起,让我们读出一个“稳”字。它们集中体现了孟非的素养、职业素养和高情商。该书的序是江苏卫视总监景志刚所作。他说,孟非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以他相对独特的视角发现其他媒体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据此展开评论;同时在他颇具批判性的评论中也总是能够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在今天媒体评论中,能让公众和上层甚至包括被批评的对象都能够接受而不惹来“大麻烦”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孟非的“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他批评的理性和建设性上。理性和建设性的批评才易于被各方接受,产生实际效益。二是体现在他的立场和职业责任上。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不会仅因为环境、体制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而愤世嫉俗,回避问题生活服务具体内容,轻易转投他业,而会以民生社稷为重,首先保持职业生命,然后才能有职业建树,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孟非就是这样,他珍惜本职工作,立场坚定,民生立场鲜明,行为理性务实稳妥,体现了一个媒体人应有的素养。三是体现在他的预判能力上。《非说不可》是2009年左右的博文集,《就说这么多》里的文章更在2005 年以前,但如今看来仍是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比如,他讲到了过度解读和放大在“”中的效果,会在情绪上鼓舞和放大网络中一些非理性的声音,加剧与官方声音的对立。从长远看,对于建立真正客观、理性的氛围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讲到政府对市民“拼车”的管理时说,“政府万能”的想法是愚蠢的,样样都管会导致样样管不好。多年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些观点要么已被印证,要么渐成共识,体现了他扎实的职业预判力。由此我想到了姜文的电影《让飞》,稳住架儿,“让飞一会儿”后会产生预判的结果。这是一种有预见性的自信,放在执政者身上是决策的科学性,放在职业媒体人身上就是一种预判力。记者就是防止社会触礁的船头瞭 望者,预判能力至关重要。四是体现在他作为主持人时对节目分寸的把握上。他对分寸的把握保持了《非诚勿扰》节目的一贯品味、水准和底线。有一次,一位女嘉宾煽风点火,要看一位擅长健身的男嘉宾的“人鱼线”(指的是男性腹部两侧接近骨盆上方的两条V 形线条)。孟非说:“男嘉宾要看你的,我们也不会让他看。”女嘉宾说:“我没有。”孟非幽默地说:“他要看你有的,我们也不会让他看,这是我们节目的规则。”女嘉宾欣然作罢。观众也因此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哦,要看“人鱼线”,的《康熙来了》可以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真没有。五是体现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高情商上。这包括处理与上层、同事的人际关系,以及批评的自由与界限的关系等。我相信这位有着很高素养、职业素养和情商的大叔将走得更远。
通读三本书,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诚”字,它应该与人的本性和初级阶段的教育有关。孟非的父母都是从事媒体工作的知识分子,从小因父母两地分居,一直与外婆在重庆一起生活到12岁。在充满长辈疼爱与和谐邻里关系的环境中长大的孟非,本性纯良,度过了阳光灿烂、没有岁月伤痕的童年。好树结好果,“诚”字与生俱来。因此,他的书里虽没有华丽的辞藻、深奥的道理,却因其“所言即所见、所知、 所感”的真诚而格外动人。他用调侃、自嘲的语气,与读者分享他与重庆老乡们隐忍不发的浓烈情感,为新疆姑娘喝得烂醉如泥的青涩年华生活服务具体内容,做印刷小工时受工伤的艰难困苦,身为小工仍坚持读书看报的苦中作乐,以及成为大主播时的悄然窃喜,让人觉得他亲切、朴实、自然,以至于确信他与《非诚勿扰》上的主持人孟非毫无二致,表里如一。
孟非在书里仿佛总是说:看,我过得就是平常人的日子,没什么两样,没吃什么苦,没什么波澜,没什么好写的,是出版社非要我写。淡定、成熟、稳重、真诚,这样的大叔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帮我们梳理人生观、价值观,这样靠谱的大叔多了,社会和谐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