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志愿服务活动国外线下活动
2018年11月7日,上海文广影视管理局“沪文广影视(2018)604号文”公布了“2014—2017年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绩效评估等级评定命名的决定”
2018年11月7日,上海文广影视管理局“沪文广影视(2018)604号文”公布了“2014—2017年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绩效评估等级评定命名的决定”。全市60家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被评定为“示范中心”(相当于原先的特级文化站),天山路街道文化中心榜上有名。
记者对天山文化中心不陌生,在过往全区10个街镇的文化中心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或是底蕴,天山都是中流水平,何以一下子窜到第一方阵?在本次长宁区4家“示范中心”中还位列第二。经过一番彻底的调查后,记者对于天山文化中心“跃升”的原因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天山路街道几任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在对待“五中心”(卫生、社区事务、文化、生活、党建)建设上是“线年,原天山中医院搬迁新院址后,留下的老院楼宇经区里划拨,交给天山路街道使用。此刻的文化中心正蜷缩在天山二村一幢并不宽畅的建筑里,而且还是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合用,两个楼面不足500平米,真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而街道办事处的日子也不好过,挤在一幢经改造的居民楼里。区里建议街道可以将老中医院里一幢楼改造成办事处办公楼。当时的党政班子再三斟酌后,作出了一个让知情人钦佩的决定:办事处继续呆在老地方,中医院老院区三幢楼,南面一幢留给卫生服务中心,中间一幢外加大门口一幢小楼留给文化中心,北侧一幢分给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合用。
回忆这一过程,文化中心主任周荣很动情,她说,要是还挤在二村那栋楼里,无论如何也做不开市面,更不要说申报“示范中心”了。如果说,天山路街道当年党政领导胸襟开阔,宁可让机关干部过“紧日子”,也要为社区百姓谋福祉的话,那么,现任党政领导开明睿智,放手让中心自我发展、自我壮大。周荣在跟记者交谈中说道:“领导们很关心文化工作,却从不管头管脚,我每次策划一项活动把方案报给分管领导,都很快回复,放手让我们干。”
天山文化中心从创二级到创一级,再到跃升“示范级”仅用了9年时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街道领导的智慧和气度。
“外行能不能当领导”这个话题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天山文化中心主任周荣10年掌门经历给记者一个启示:外行可以当领导,但不能老是当外行;外行与内行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主观能动性强不强。
周荣是一名军嫂国外线下活动,2005年作为随军家属从江苏南通调往上海工作,第一份工作安排在天山三村居委会,担任总支部。从江苏省交通厅南通路政处的“朝南坐”岗位进入社会末梢的居民区做“婆婆妈妈”工作国外线下活动,那份落差一度让周荣郁闷。她很快调整好心态,高高兴兴地做起那份“婆婆妈妈”的居委工作。2008年年底,新文化中心大楼改造即将竣工。街道领导设想,新中心应该有一个新领导去开创新局面。周荣进入组织上的考察范围,除了没有从事过文化工作外,条件都合适。当时一位主要领导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领导的,文化中心又不是专业院团需要专业出身,相信小周很快能适应新岗位。
就这样,2009年新年第一天周荣履新,新年新中心迎来新主任。周荣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希望。她跟记者说:“我知道自己的弱项,一上岗我就先当学生,明知街镇文化干部不列入职称评定,我还是报名参加了市文广影视局主办的群文干部职称考试培训班,给自己‘启蒙’”。周荣很快进入角色。平时,她特别留意向区里、市里的专业人士学习,像海绵吸水般的补充“营养”,渐渐地摸着了“门道”。
上任伊始,周荣面对4970平方米的新馆舍,想到的第一件事:如何让这9倍于老中心馆舍面积的新设施“活起来”。
天山文化中心驻扎各类文艺团队46支。新中心开张之初,从老中心延续下来的仅四、五支团队,都已到了老气横秋的状态。让新中心活起来,就得有人气,首先是团队有人气,有了团队人气才有吸引居民的观众人气。没想到的是,区内外众多文艺团队纷纷慕名登门10月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入驻发展。周荣没有被这看似“繁荣”的表象所迷惑,而是研究出一个“门槛”,即入驻条件:一是团队有较高的业务水准;二是团队负责人有组织能力(是党员的加分);三是团队在以往活动中有成绩和影响力;四是符合前三项条件的团队,必须与中心签署合约(每年一签),出现违约的随时撤换。如何实现?要求入驻团队必须来中心演出一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一招体现了公平竞争,少了人情关系的干扰。
一番招兵买马过后,扶持措施接着出台。中心每年从有限的活动经费中拿出6万多元补助给入驻团队,不是给团队本身,而是用于团队聘请的专业老师的授课费。目前,有越剧、民乐、声乐(含钢琴伴奏)、时装模特、舞蹈等项目的七位专业老师领取这笔授课费。所有团队每演出一场,补贴200元。看似十分微薄,但让团队很感动。天山京剧社社长苏惠英告诉记者,类似京剧沙龙中心里还有三家,其中有专攻梅派青衣的沙龙10月志愿服务活动,有专攻余、杨派老生唱腔的“海上亦社”。苏阿姨一再叮嘱记者:“侬要表扬表扬天山文化中心嗷,中心待阿拉真好!”
按合约办事,记者以为就是个形式,没料想还真动线支队伍调整出局。有团队产生不了新领队人选,劝其解散;有的是负责人压不住阵,队伍窝里斗,责令退出;还有一支队伍年纪太老,活动不正常,自行解散。
采访中心里的红色记忆合唱团、皓越青年越剧研习社、天之星舞蹈队、书嘉面塑工作室等团队,记者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声,都说团队入驻中心后,得到中心的鼎力相助,进步很快。
《天山社区晨报》每期都会刊登文化中心的“排片表”。自打上海创办市民文化节以来,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周周演”活动,因为天山文化中心的团队众多,“周周演”已扩展成“天天演”。记者抽取最近一份“10月排片表”,可以佐证“天天演”——国庆长假10月1日至3日是“假日影院”(免费放映)三场电影,4日中心佩艺越剧团专场演出,5日中心常乐越剧团专场演出,6日中心文慧沪剧沙龙专场演出,7日中心“海上亦社”京剧沙龙专场演出,8日讲座《白先勇细说红楼梦》,9日社区影院电影专场……中旬有配送演出“中华创世神话”故事专场;“笑传正能量”评话脱口秀专场;下旬有讲座《预防老年痴呆手指操》等等。每周一、周二、周六还是社区团队的固定演出日,加在一起就是“天天演”。
居住天山四村的张老伯对记者说:“儿子老早就让我搬到他的新房子里去住,我不愿离开这里,为啥?我每天上午去街道图书馆,翻翻报刊杂志,吃中饭就在隔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食堂解决,饭后回家眯一觉,下午来看戏,叠咯好日脚到哪里去找?”王阿婆讲得更形象:“我比伊拉文化站的干部上班还要早,嘎崭咯环境,老姐妹们在文化中心里学会做面人国外线下活动,串珠珠,做绢花,比蹲在屋里厢开心国外线下活动!”
天山社区是一个“融合型社区”,居民区、商圈、商务楼、产业园融为一体。每天进出商圈的白领像潮汐,据不完全统计,在天山社区有近5万人的白领阶层,相当于天山社区常住人口10.2万人的一半。人口统计可以剔除这5万白领,但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共治的角度思考,这5万白领是万万不能剔除的,必须以“社区成员”同等待遇为他们服务。天山文化中心在近年来开展的文化惠民“六送”(送社区10月志愿服务活动、送军营、送商圈、送楼宇、送校园、送敬老院)活动中国外线下活动,为白领度身定务项目。
在拓展项目中特别留意引进适合白领文化的青年团队,如书嘉面塑工作室、皓越青年越剧研习社、天山铜管乐工坊、天山长笛演奏小组、“悦归斋”书画工作室为班底的“长宁区青年书画家协会”,以及新近引进的上海嗨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80后非遗传承人张书嘉在创业最艰难时,收到天山文化中心伸出的“橄榄枝”。2009年入驻后,她的事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张书嘉的面塑技艺不仅给社区老人授课,还给校园里娃娃们授课,近年来又在天山商圈的白领中心“午间一小时”项目中国外线下活动,为白领开课。她的自编教材《手工面塑(初级)》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教材,其“创意面塑”的视频教材作为上海首批优秀课程入选“上海市终身教育网”。
原本是业余“玩一把”的几位白领铜管乐爱好者,经过文化中心的扶持,不仅是“玩一把”,还在上海市民文化节上出尽风头。他们不仅利用午休时间在天山商圈白领中心里为白领演奏,还经常受邀参加社区演出。天山长笛演奏小组的三重奏《嘿,启程吧》,从区里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到了市里比赛也载誉而归。
同样是白领组建的皓越青年越剧研习社入驻中心后,40余人先后参加“皓越”,常年活动的有15人。积累了30多折传统戏,其中不乏《何文秀》、《盘妻索妻》、《打金枝》等经典剧目的选段。掌门人朱博闻很是自豪,她说:“阿拉皓越研习所里全是‘高大上’,有银行职员、政府官员、医生、工程师,学历都是本科以上,百度上都能搜到我们皓越的网页……”
天山文化中心的设施利用率到了满负荷运转程度,可以用“人气爆棚”来形容。然而,以周荣为首的中心团队并不满足,他们想在同行中“冒一冒”,在“层次”和“特色”上做点文章。
据申报材料介绍,天山文化中心所属46支团队近四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132项,其中国家级1项10月志愿服务活动,市级75项,区级63项。街道图书馆2016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中心群文团队自2014年至今,连续5年在“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上共获得3个优秀群文新作奖,5个群文新作奖;在这4年的市民文化节的各项赛事中获得11个“百强团队”的称号;文化中心连续4年被评为市民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搞创作必须有专业人士介入。简单操作就是花钱购买,甚至连表演者都是“雇佣军”,这是时下许多基层创作惯用手段。周荣说,别说没那么多钱,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天山文化中心采取“自己的班底+外聘指导”的模式,典型的是由自己团队“天之星”舞蹈队2015年创作的《楚嬛别歌》和2018年创作的《春晖》。《楚嬛别歌》叙述一个古代女子和番远嫁塞外的凄美故事,《春晖》描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两个作品均获“市优秀群文新作奖”,艺术指导就是长宁区艺术中心的辅导老师。还有一种内部挖潜的创作模式,如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沪剧小戏《酱菜妈妈》,则是由中心引进的“戏·曲工作室”根据长宁“身边的感动”好人典型个体户高秀娣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剧本数易其稿,表演反复打磨,最终成就群文舞台的精品力作。
天山文化中心众多奖项中,“中国最美基层图书馆”之称号堪称重量级。2016年10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的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天山路街道图书馆是本届年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全国社区基层图书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馆199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全国百家期刊赠阅点;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街道(乡镇)特级图书馆;2009年成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基层服务点以来,连续8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上海市第六轮街道(乡镇)图书馆评估中获得十大最有人气示范馆;2014—2017年图书馆的读者流通量和图书流通量在全市名列前茅,2017年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街道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显著标志是“知识服务大篷车”送书下基层和举办“悦读节”。馆长任美娟说:“‘大篷车’送书下基层从1994年起,坚持24年不间断,天山‘悦读节’从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图书馆还扶持社区内的“凌云”读书会和“天山残疾人”读书会,成为“草根作家”的摇篮。该馆业已成为集借阅服务、特色服务、网络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多元化的社区图书馆。
写完这篇通讯后还没命好题,命啥题呢?笔者忽地想起当下的流行语“不一般”,觉得很贴切,就有了题目——《这个“中心”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