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大旅游城市第一部旅游指南

城市设计五个要素2023-05-29Aix XinLe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是人类品质生活最为重要的集聚地

中国10大旅游城市第一部旅游指南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是人类品质生活最为重要的集聚地。而城市设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对城市设计的再认识、再思考为线索,梳理城市设计的研究与演进历程,并通过新疆阿勒泰市总体城市设计项目,探索城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是人类品质生活最为重要的集聚地。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品质城市,让人们过有品质的生活。

  城市设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国际上许多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城市的规划实践都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对城市品质和城市设计的思考从未间断,本文试图结合近期完成的新疆自治区阿勒泰市总体城市设计项目(阿勒泰市是新疆自治区唯一由住建部提出的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探索城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一些理性思考第一部旅游指南。

  城市到底应该怎样满足人民的需求?什么样的城市设计是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当城市设计与市场观念不一致时,什么结果是合理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建设好、管理好城市,作为一座城市的或市长,必然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政绩有着一定的追求;同时,这也与领导所接受的教育、自身的审美能力、过往的工作经历等有关。

  在理性思维方式下,政府作出适应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在政府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决策应当是主流,但是超常规思维中国10大旅游城市、不顾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和务实发展需求的城市政府也同样存在。将理性政绩观和城市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务实、可操作、财务健康的设计与项目是当下城市发展所需要的。

  让城市政府对所在城市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实是难题,这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拥有最大的资源即城市土地,能力出众、头脑清醒的政府,能够厘清资源与资产、资本的转化关系,懂得用城市规划的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准确的定位下,通过规划的研究、编制,辅以优化程序和管控提升城市土地的价值,进而提升城市的品质。

  本文研究对象阿勒泰市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北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主要节点之一。阿勒泰市北进深山,南出平原,东西两山耸立,形成温暖、聚气的山谷。

  在汉朝至清末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阿勒泰地区一直是牧民冬季休憩避寒的“冬窝子”。随着游牧民族人口因寺集聚形成城镇,清政府在此成立政府机构,1906 年设阿尔泰地区治所,并令阿尔泰办事大臣管理阿尔泰地区,后经历史变迁,遂成今日的阿勒泰市。

  根据《阿勒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年)》,其整体的城市定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中心城市、阿尔泰山文化名城、阿勒泰地区公共服务中心,整体定位注重文化、旅游以及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现今来看,这一城市定位也较为准确,较好地指导了阿勒泰市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图 1)。

  阿勒泰市因寺建城,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如喀纳斯湖等,旅游是城市的主导产业,为此第一部旅游指南,当地政府对加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城市风貌特色有着明确的述求,自治区主要领导也十分重视城市设计与城市品质提升,在现场调研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后,建议上海规划援疆团队承担总体的城市设计任务。

  阿勒泰城市不大,人口不足十万,原本可以规划为尺度较小、街道较密、高度较低、与作为城市背景的山体友好相处、宜居宜游的亲切小城。但是,现状的城市建设有着许多遗憾之处,原本城镇空间肌理较具特色的老城区,包括由苏联援建的十道巷子历史街区以及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00 年建设的区域,路网较密,适宜人行,城市与山体关系较为和谐,城市空间沿着穿城而过的克兰河展开。

  2000 年以后,城市发展较快,蔓延出山口,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南部新区,建设了不少百米高层建筑;克兰河边的老城区也“冒”出一些百米高层住宅,山体与城市的关系变得局促,建筑体量大、侵略性强,打破了原有建筑与河道的宜人尺度,实在令人担忧。城市的特色要素如山、水、城、史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存在“依山不融山、拥水不近水、建路不见巷、有貌不入画、筑城不旺城、载史不留史” 的问题。

  开发商的最终目的是赚钱,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很难促使开发商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社会发展也需要财富,社会理应尊重财富。但是客观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以西方现代化为标准,因此也几乎“继承”和“再造”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问题—为“资本逻辑”所左右。

  开发商是建设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城市规划的践行者,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与开发商充分对接中国10大旅游城市,既有利于已编制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落地,又能够充分保障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取得双赢的结果。

  阿勒泰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开发商希望沿河开发却忽视了公共空间的建设,最终导致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对立,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并达到双赢,是规划师将要面对的问题。

  2019 年 11 月 2 日,习总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沿滨江栈桥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

  他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第一部旅游指南,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城市品质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关于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不忘初心,回归城市规划的本意,让规划回归到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街道空间,可能是当下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

  近代城市设计的概念于 19 世纪末在德国和奥地利出现,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国。1890 年,德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约瑟夫·史蒂本(Joseph Stephens)在《城市设计》一书中对城市设计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欧美等国迅速发展起来。

  1956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的城市设计会议,是现代城市设计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与会前辈认为:20 世纪中叶的知识体系分割了“建造的艺术性”和“规划的系统性”,而“城市设计”作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中最具创造性的阶段。

  最初,城市规划活动更多的是大尺度规划,也是伴随着战后重建发展起来的,即对城市进行针对性规划,当时主要解决住房问题。

  建筑师则负责解决相对单一的建筑单体设计,随着城市经济活动逐渐活跃,单体的建设难免走向群体乃至更大尺度的空间,建筑师、规划师不断游走于城市的不同尺度的空间之间,凯文 · 林奇(Kevin Lynch)将此称之为“城市设计”(City Design),并提出“城市意象” 的五要素—道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地标(Landmark),得到众多规划师、建筑师的认同和赞扬。

  这个时期,城市设计依然呈现出多种设计思路,不断探索着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莫斯科在城市中心区域环形加放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规划宽阔的主干道和绿带形成城市轴线,布局尺度巨大的城市雕像,当然也少不了有着许多尖顶的摩天大楼。

  比起看似无序的伦敦城市,秩序井然的巴黎更多地表现出现代大都市的理想形象。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主要特征有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与公共广场,这些特征大都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连接城市广场和具有浪漫情调的街道,从植物层次和铺地表面的铸铁井盖上都能看出其精心设计,精致的街道设计让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时尚、国际化。

  战后的美国又是另一种建设风格,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展现出现代化、商业化的大都市风貌。当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热衷于集中规划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来展示其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因此形成了纽约曼哈顿、芝加哥中心区等城市繁华区域。而这一设计手法随后扩展到了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地,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国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不同程度上都复制了美国的这种模式。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于 1961 年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催生和协调多种功能来满足不同人的多样而复杂的需求。正是那些远离城市真实生活、正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乌托邦的城市模式,机械和单一功能导向的城市改造工程,毁掉了城市的多样性,扼杀了城市活力”。

  她提出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的许多观点:街边步道要连续,有各类杂货店铺,才能成为安全健康的城市公共交流场所;街区尺度要小,社区单元应沿街道构成一个安全的生活网络;孤立偏僻的公园和广场并非城市的活力场所,反而是危险的场所,周边应有与其他功能相结合的设施,才能发挥其公共场所的价值;城市需要不同年代的旧建筑,不是因为它们是文物,而是因为它们的租金便宜从而可以孵化多种创新性的小企业,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活力;城市地区至少存在两种以上的主要功能相混合,以保障在不同的时段都能够有足够的人流来满足对一些公共设施的使用;大型旧城改造工程特别是救济式住房项目,不能与城市原有的物质和社会结构相割裂,改造后的工程必须能重新融入原有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肌理。这些理论至今依然适用。

  “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其核心人物是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他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适于步行、布局紧凑、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同时认为城市设计应当具有如下特性: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道路的连通性、用地功能混合、多样化的住宅、高质量的建筑和空间布局、传统的邻里结构、高密度的建筑布局、精明的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城市设计始终是研究城市、管控城市和引导城市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城市设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方式和管控特色,一大批学者不断研究,成果不断呈现。

  然而,依然没有从理论、设计、可操作上统一政府决策者、理论研究者和从业设计师的观念,特别是在人民群众对城市品质和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规划必须通过城市设计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并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198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法律,其明确规定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内容,但没有涉及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随后 1991 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次提及城市设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然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没有涉及城市设计的具体编制、程序、内容、深度、实效等,缺少对应的法定地位,更多是依赖于地方城市自身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制定地方法规或技术规范来体现城市设计的编制、程序、内容、深度、实效等。

  200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责任等内容,强调了法理层面的规划逻辑,却未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

  王建国认为,城市设计过去是、今天依然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指导价值的重要技术基础,虽然未被写入《城乡规划法》,但实际的重要性非常显著。

  孙施文教授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规沙龙”报告中提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应重视该类规划对跨地块建设的统筹协调职能。当代的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开发控制中存在的强调对地块的控制和寻求地块间的公平发展权,使地块间失去相互的关联,街道缺乏场所氛围。

  还有就是对于重点地区(类似于黄浦江沿线、人民广场等特定区域周边)要进行设计审查,就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是为设计审查服务的,但未必就需要形成所谓的体系。

  王世福教授在注册城乡规划师系列研讨会议——“城市修补与城市设计”报告中提出,是规划城市还是设计城市,是设计城市还是设计建筑,这些都很容易区分。

  如果是规划城市,它是政府部门的一项职能,规划专业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服务城市发展,保障公共利益;如果是设计建筑,基本上是市场行为,通过业主诉求与设计观念的磨合,实现业主利益兼顾公共利益;

  如果讨论的是设计城市,则基本也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依靠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决策,通过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设计行为,塑造城市形态,保障公共利益,营建公共空间。所有城市设计应该去设计城市,而不是规划城市,更无必要去设计建筑。

  施海涛、周伟林、张正芬认为,未来城市建设中,新的技术成果将用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驾驶、高速交通等技术将突破人们活动的时空限制,带来城市要素流动频率的增加、设施服务半径的扩大、城市各类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等,并促进公共资源的集聚;未来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空间布局更加混合,而这也将为城市设计带来新的挑战。

  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城市设计的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当下,城市设计更加关注公共开放性空间和公共生活,更加关注基于人性尺度进行设计,更加关注基于对城市复杂性的充分认知进行设计,更加关注回归近代城市传统。

  城市设计作为研究城市建设和管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实施的各个阶段,王建国在其编著的《城市设计》一书中将城市设计分为三个层面:区域和城市级城市设计、片区级城市设计、地段级城市设计。

  片区级城市设计关注该地区与城市的关联和资源价值,研究地区自有的空间资源和人工环境所体现的社会价值,激发城市内生动力,提出美观的城市空间形象,提供可操作的法定管控手段和技术指引;

  地段级城市设计更加关注近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其结果常常表现出目的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在存量发展城市地段,强调与原生环境和空间肌理的协调,延续城市既有的文脉,设计出符合“实用、经济、绿色、美观” 原则的城市空间,并按照城市实行的法定管控规则转化为成果,指导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

  美国的城市设计实践,通过制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设计原则,提出了“城市活力、可达性、宜居性、多样性、场所营造”等诸多理念;欧洲的城市设计,关注城市文化的复兴和人的尺度,在这种理念引导下,一些城市尤其是当年工业繁荣的近代城市,在努力探索既结合城市传统文脉,又融合当代空间特征的更新区域。

  其实,回归城市历史文化和传统街道空间并非复古主义再现,而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城市的发展背景如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发生着巨变,认识城市、体验城市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需要运用网络经济思维对空间进行解读,进而解决城市问题。

  运用以上方法,对阿勒泰市城市现状展开分析,提出新的设计策略。针对阿勒泰市处于省域交通网络的边缘、荒山亟待治理的现状,以及冰雪旅游发展的未来前景,其总体城市设计的定位为建设四国交通枢纽、环阿尔泰山·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国家公园城市。

  设计理念是以“北疏、中控、南活”作为城市未来空间组织的主要思想,针对城市、乡镇、乡村、郊野的不同空间特征,激发阿勒泰独有的魅力。以有机更新为核心策略,针对阿勒泰的城市能级,坚持分区治理的思路,总体范围内的城市设计重点考虑,以引导后续开发,提出在城市未来发展空间上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策略。

  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各自的特色,而不是“千城一面” 的城市形象,正如阿勒泰市“一水穿城、两山相映”的山水格局,其城市轮廓线以及与周围山体的空间关系,整体上体现出“城与山交融、水在山中间”的空间特征。

  在阿勒泰市两山相映的格局下,建筑高度管控便是总体城市设计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阿勒泰市的总体高度控制方案秉承结合“山—水—城”三要素的原则,建筑高度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靠近两侧山体高度较高,城区内建筑高度较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同时提出“南高、中缓、北低”的分区控制策略。

  北部老城区主要维持现有城区肌理,打通东西两山的视线通廊。中部门户区强调将军山与驼峰山两山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南部新城区有别于老城大面积紧凑的建筑布局,一方面考虑实际开发效益,另一方面“山—水—城”的关系较为开阔,整体高度可以适当提高,从而形成阿勒泰市的整体高度格局与城市天际线,就像伊斯坦布尔优美的城市轮廓线以及城市与周围山体的空间关系,让人赏心悦目(图 2)。

  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研究和应用中发展到新的高度,但是其地位始终摇摆不定,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思维、新路径下,又开始模糊起来。对城市设计的管控效力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城市设计的成果形式决定了其两面性:既有定量指引,又有定性指引。

  定量指引是基于技术取向和定量标准,城市设计提出了一套综合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物后退、高度控制、建筑体量、轮廓线起伏率等,经过量化后可以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控制指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多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融合,并由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约束执行,表现出操作性强、易于融合的特性。定性指引是指城市设计中涉及美观、色彩、心理感受、舒适度、效率等方面的表述。

  所谓创新,是指以前没有做过的尝试,既包含理论创新,又包含实践创新。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促进城市风貌的发展,由于城市设计无法定性,其更多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研究、建筑形态控制、街道断面紧缩、人的场所感受等内容的设计来展现,须兼顾法定规划的衔接,规划管控才能显得有弹性和连续性。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对城市的空间秩序也出现新的解读。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规划中,SASAKI 联合公司(Sasaki Associates)设计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布局于紫禁城的南北轴线上,标志着城市中轴线在当代大都市空间中的持续运用和传承。

  而奥林匹克的场馆分布于紫禁城北部轴线的旁边,体现了中轴线在现代北京城中的延伸,中轴线与城市的环路网形成体系,联结周边城市发展地区和卫星城,带动了北京北部的发展。

  我们一边批评“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又一边规划“千城一面”的城市,过于书生意气的技术规范人员和专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在无数城市居住小区里,虽然有建筑高度控制和日照规定,但开发商已经完全不用规划师来设计住区的布局中国10大旅游城市,他们通过日照的强排布局保障最大容积率指标,对建筑高度采用顶格限高,城市轮廓线出现“剃平头”现象;建筑布局更是短板,基本为错位排列以及南部低层公建(如幼儿园)、北部高层住宅的布局,没有变化,没有视觉,没有美感,而正是这些规划设计造就了“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

  街道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街道既可以理解为兼具城市功能和人文属性的街道,也可以理解为担负着城市交通功能的流量(车流和人流)的道路,两种解读不同却又难以割裂。

  现行的国家有关道路的技术规范基本观点是这样的:宽度越大,转弯半径越大第一部旅游指南,交通功能越凸显。这显示了车行优先的理念,但每个城市、每个街区的特性却被消除了。

  在我们所研究的阿勒泰市,十道巷子是继成岩古镇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区域,至今仍是城市的生活中心,也是阿勒泰市几代人集体记忆的综合载体。十道巷子现状建成度较高,城区肌理格局已较为成熟,但是经过一定强度的城市开发,原有的空间肌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体空间肌理特征被逐渐弱化。

  总体城市设计通过整体考虑,基于重现阿勒泰城市繁华脉络、传承历史文脉的片区定位,梳理出十道巷子历史街区空间肌理,体现其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并与克兰河以及将军山等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小街区、亲水岸、宜生活、融山野的高品质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设计通过街坊尺度、街道空间、公共停车、慢行系统四个方面对十道巷子片区实施管控,而结合建筑高度控制的视线通廊设计管控是重点,通过多级视线通廊管控,将驼峰山、西龙岗、云母山以及克兰河的山水格局融入到十道巷子的景观体系中,从而提升城市品质。

  阿勒泰总体城市设计始终追求城市道路的人文属性,试图回归街道的人文本性,在老城区不对街道做加宽规划,而是保护其原有的、苏联援建时期遗存下来的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凸显十道巷子的城市景观和风貌特色。

  克兰河是阿勒泰市的母亲河,是城市的生命之河,现状被防洪大堤隔离,同时电厂渠、红星渠等水渠两岸荒废杂乱,变成了城市“背面”;作为阿勒泰市最有特色的河流,仅有几处不大的亲水空间,滨河湿地公园系统尚未形成。

  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考虑以克兰河为纽带,形成规划区内主要景观廊道,沿河两侧打造连续的公共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界面和适宜游憩的公共空间系统,将社区的公共空间延续至克兰河的滨水空间,空间活力与城市品质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从城市景观走向自然景观,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再认识。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一个城市固定、连续的景观空间,是反映城市良好地管控土地使用的结果。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是保护的重点对象,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对历史景观的保护就不同了,常常要求有更加广阔的空间环境和视野,看作一个整体环境来加以保护。

  2014 年 12 月,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ICOMOS)通过了《关于作为人类价值的遗产与景观的佛罗伦萨宣言》,指出文化的多样性通过遗产与景观的价值得以表达,景观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活记忆,能够提供有形和无形的联系。

  阿勒泰是一座山谷型的山地城市,体现主要空间格局的山体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空间中。目前,城市没有形成良好的视廊、城市轴线等来串联两侧山体;同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荒山,山体景观没能融入城市景观,山体未建登山步道,与居民生活联系较弱,未能作为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间。

  遵循山城融合的理念,阿勒泰的城市设计通过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和有序建设,凸显其自然地域特色;梳理山体风貌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景观控制建议,确定分区高度控制和视廊高度控制的综合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开发需要,构建刚性定量和弹性引导互为补充的管理控制体系,将山体保护策略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中。

  阿勒泰是“因寺建城”的城市,由于历史变迁和战乱,承化寺现今只剩残檐断壁,城市的根源无处寻找;成岩古镇片区变成了棚户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市风貌与品质也无从谈起;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援建的十道巷子也逐渐走向衰败;同时,阿勒泰作为城市滑雪的起源地及哈萨克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地的城市文化特征,也缺少承载空间。

  阿勒泰总体城市设计从遗产价值保护着手,将成岩古镇和承化寺片区、十道巷子片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加以保护,重新挖掘历史遗存和文化价值,政府部门也高度认同,将为两个片区另行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基于融贯古今的思路,组织文化景观空间,提炼人文空间骨架,赋予城市活力,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高附加值的品牌;结合阿勒泰市“两山夹一城”的城市格局,分片区营造承载文化价值的公共服务场所。

  对城市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城市设计的理性思考,是当下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情。习同志有关城市的论述明确了城市规划的站位、方向,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追求的需要出发,是体现规划工作不忘初心的本色。

  比如《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就树立了“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系统规划与建设,推动了道路向街道进行人性化转型,体现出积极的多样性街道空间,展示出人性的关怀。这些措施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推广。

  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空间,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城市又是不断进化、生长的,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反省、持续进行规划,为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

  正如韩正任上海市委时,在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描述上海未来愿景: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事实上,这就是所有城市设计追求的人性化、多样化的目标。

城市指南中国10大旅游城市第一部旅游指南

2023-05-29Aix XinLe0

中国10大旅游城市第一部旅游指南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是人类品质生活最为重要的集聚地…

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发展论文范文

2023-05-29Aix XinLe0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发展论文范文  1984年,同志第一次南巡,视察了深圳、珠海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离开珠海之前,小平同志亲笔挥写了七个大字: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宜居城市······宜居的生态环境,让珠海收获了一箩筐国字号荣誉,与城市国际化的标杆新加坡极其相似…

城市发展形容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发展研究投稿绿色城市有哪些内容关于国家发

2023-05-29Aix XinLe0

形容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发展研究投稿绿色城市有哪些内容关于国家发展的论文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迈克尔·苏立文,从1940年4月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第一次到达中国开始,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和传播…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历程完整版城市发展心得体会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发

2023-05-29Aix XinLe0

城市发展历程完整版城市发展心得体会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发展排名  近日,在山东省汶上县汶上街道莲花湖生态园,“最美汶上·桃花节”盛大开幕…

城市发展城市内涝背景图片文明城市志愿者感悟城市发展激励的诗句

2023-05-29Aix XinLe0

城市内涝背景图片文明城市志愿者感悟城市发展激励的诗句  在中央宣传部的组织指导下,编写组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