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专辑工作指引图
除了基因遗传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与他们得到的营养和生活的环境可谓密不可分,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既可以来自家庭工作指引图,也可能来自学校和社区
除了基因遗传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与他们得到的营养和生活的环境可谓密不可分,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既可以来自家庭工作指引图,也可能来自学校和社区。根据大量研究的追踪对比,生命早期成长发育的水平不只影响身高、体重这些明显的外在特征,还可能对成年之后一生的健康和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
但整体上不同社会环境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来自环境的影响变化趋势如何?最近,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全球科学家利用超过两千项调查研究的数据,对世界各地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成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以城乡的视角结合他们的成长环境,对环境因素影响力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考察。
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大部分国家城市青少年的身高优势相比他们在农村生活的同龄人都变小了,在许多发达国家,情况甚至发生了反转,在城市生活的青少年,其身高反而不如农村的同龄人。但具体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情况还是有明显区别。相关研究2023年3月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揭示了全球公共健康差距背后的更多细节。
身高、体重以及相关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常见的成长发育人口测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青少年和儿童的营养状态以及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对于5至19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如果身高太矮或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太低,身材整体上看起来矮小的话,不仅会极大地增加疾病乃至死亡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认知发育,对随后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一阶段身体质量指数BMI就过高、体重过重,那么日后成年阶段超重、肥胖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BMI对未来的体重走向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这一时期的BMI会经历一个触底反弹,即在大约3岁至8岁达到个人BMI的一个低点,随后BMI开始增长,如果一个人越早达到这个触底的转折点,后面BMI就会增长得更快,也就更容易变胖。
大脑是儿童早期能量消耗的巨大出口,可能占到静息能量消耗的60%以上,因而也影响着BMI的走向。脑成像和观察的证据也表明肥胖与认知能力存在一定负相关的联系,随着体重的增加,脑结构会更小,肥胖的人在工作记忆、决策能力等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更差。也就是说,在儿童和青少年这个年龄段,过高的BMI除了可能导致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升高外,对日后的认知发育和教育结果可能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因此,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以及BMI的成长发育不仅是关注一个年龄段里的健康状况,对于这一关键的成长阶段而言,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整个人生阶段健康和幸福的基础性影响。最新研究就表明,虽然大部分国家的城市青少年身高优势在减少,但在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非洲国家,以及南亚、中亚、中东、北非的一些国家里,还是出现了一些例外,农村青少年和儿童的身高不仅没有怎么增长,有些地方甚至还变矮了,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更加落在了后面。
为了研究全球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变化,最新研究分析了超过七千万人的测量数据后发现,1990年的时候,全球住在城市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基本都是有身高优势的,除了比利时、荷兰、英国等一些高收入国家是例外,城市青少年和儿童相比农村同伴要么没有明显优势,要么存在微小的劣势。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食物质量和营养供给要更好,这也是为什么1990年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拉美和中东欧的国家里,在城市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相比农村的同龄人有极大的优势工作指引图,身高差在2.4至5厘米。
但到了2020年,包括中国、越南、罗马尼亚在内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城乡青少年和儿童的身高差距有所降低,不过在城市生活的线厘米的身高优势。在克罗地亚、巴西、阿根廷等中东欧、拉美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这种城乡差距缩小、身高趋同发展的趋势会更明显。
而在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国家等比较例外的地方,城乡青少年儿童之间的差距在扩大。玻利维亚、秘鲁、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和卢旺达等国家相关差距仍有近4厘米。同样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南亚的许多国家,由于城乡青少年和儿童的BMI都有所增长,且农村地区青少年和儿童的BMI增长得更多,这方面的城乡差距反而在缩小。总体上当地的农村青少年和儿童开始摆脱过于瘦小的状态。
这背后是世界各地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BMI普通增长的大趋势。在几乎一起变胖的过程中,只有丹麦、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部分高收入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BMI没有增加,而大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儿童和青少年BMI增长得更为明显。
高收入国家里城乡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发育差距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相比所谓城乡之间的地理空间差异,其实更重要的是背后所反映出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差距,以及受这些差距所影响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大量长期研究都表明儿童和青少年长不出理想身高,往往就是因为获得的营养不充分、不均衡,或者因为生活环境卫生差,反复感染所导致的营养流失工作指引图。而青少年和儿童的营养状况背后不仅折射出家庭收入、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也能看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关的健康意识。
2020年生活指南专辑,《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全球身高研究就表明,身高绝不是根据遗传信息简单复制上一代的身高。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9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19岁男孩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增加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孩的增幅也排到世界第三,增加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工作指引图。这使得中国男孩的平均身高排名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从第150名上升到65名,女孩的平均身高则从第129名上升到54名。
最新研究从城乡差距的视角重新看待各国青少年和儿童身高的变化,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指南专辑,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程度工作指引图。这影响着营养的食物在城乡之间如何流动、成本几何,也反映出当地公共政策如何应对这类营养不平等现象。
对于客观存在的差距,公共政策起着兜底的作用。2022年,隆德大学经济系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社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佩特·伦德伯格(Petter Lundborg)等人评估了当地1959年至1969年免费营养午餐计划的长期影响后就发现,这项营养方面的公共投资对惠及的儿童乃至整个社会都有显著的长期影响。
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享受了免费午餐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收入高出3%工作指引图,越早享受该计划的学生以及越穷家庭的孩子在这其中受益更多,这种终身受益不仅体现在收入,也体现在日后受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健康。而且,免费营养午餐在当时的瑞典不是搞小范围的试点项目,而是一项较普遍的举措。
瑞典政府从1946年开始针对这一项目向地方提供补贴,随后还推出包含各种维生素、蛋白质、钙等营养素指标含量的详细质量指南,提供针对营养餐厨师的教育培训。而半个世纪后的评估表明,这样的公共政策可以减少孩子们成年后经济社会方面的不平等,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从改善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发育情况、减少不平等的社会目标来看,包括营养午餐、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完善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居住环境等政策都是改变当前相关城乡差距可以尝试的方向。
而对于不存在明显营养缺乏问题的地方,最新全球研究所暴露出的BMI较普遍增长的现象,更为值得注意。这与近几十年来越来越流行的超重和肥胖现象相契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成年人中超重的比例达到约40%,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5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里超重和肥胖的人数也超过3亿。
有学者认为这种超重和肥胖增长的态势与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关联,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住在城市里,居住环境、空间使用、生活行为都随之改变,有限的空间、污染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难得的新鲜食物,这些不利的生活环境既让人缺乏锻炼的机会,又易让人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都很容易让人变得超重乃至肥胖。
正如最新研究所发现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低收入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BMI较普遍增长的情况,这样的趋势值得警惕。不过,虽然研究证据发现全球城市对青少年和儿童成长的好处在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城市的生活环境没有优势。
近年来,研究预期寿命的公共卫生专家已经反复发现类似的规律,收入高有更大概率活得久,个人的健康与其所处生活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生活在纽约等大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其预期寿命也比一些别的城市显著更高。毕竟,大城市聚集了大量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政府财政支出水平更高,不仅公共医疗资源更好,人们整体的健康意识也更强,这些可能潜移默化地会对生活在附近的人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全球健康的视角正在转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以最新研究为代表的科学合作正尝试去评估成长发育结果背后的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参与合作研究的科学家建议未来还需进一步实施、评估相关的社会公共政策,以提高儿童和青少年整体的发育结果,真正建设一个更平等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