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工作指南模板城市旅游形象
哪怕从未听说过米尔顿· 格拉瑟的名字,对美国流行文化与艺术略有了解的人也不会对他的作品感到陌生
哪怕从未听说过米尔顿· 格拉瑟的名字,对美国流行文化与艺术略有了解的人也不会对他的作品感到陌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格拉瑟设计了著名的“I NY”标识工作指南模板,还为鲍勃· 迪伦等艺术家设计过海报,参与创办了《纽约》杂志。6月底,格拉瑟在自己91岁生日当天于曼哈顿家中逝世。《纽约时报》称他的设计“改变了1960至1970年代的美国视觉文化”。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科莫则说,格拉瑟“为纽约留下了永恒的遗产”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也许是那种很少有人能叫出艺术家的名字,但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作品。因为那种艺术创作融入生活,像火或者汽车轮胎一样随处可见。”《纽约客》杂志这样形容美国平面设计师米尔顿·格拉瑟。的确,哪怕从未听说过格拉瑟的名字,对美国流行文化与艺术略有了解的人也不会对他的作品感到陌生。热门美剧《广告狂人》的海报、布鲁克林啤酒Brooklyn Brewery 的饮料、企鹅出版社的书籍……当然还有广受好评的鲍勃·迪伦专辑海报和纽约街头随处可的标识“I NY”(我爱纽约)。在过去几十年中,格拉瑟是美国最重要的平面艺术家之一。6月底,他在自己91岁生日当天于曼哈顿家中逝世。《纽约时报》称,格拉瑟用鲜艳的色彩与图案设计“改变了1960至1970年代的美国视觉文化”。
1977年的纽约,犯罪率居高不下,城市日益衰败。纽约市局称这一年的犯罪率为45年来最高。当年夏天,纽约还经历了一场大停电。抢劫、暴力案件与经济萧条让城市形象一度跌落谷底,旅游产业低迷。也是在这一年,纽约政府找到格拉瑟,请他为城市设计一个图案,希望借此革新城市形象。在一辆出租车里,格拉瑟用红色蜡笔在一个被撕坏的信封背后画下“I NY”。红心代表单词“Love”(爱),“纽约”则被字母“NY”取代。为了测试它是否通俗易懂,纽约的政府官员威廉· 多伊尔穿着一件印有标识的T恤衫出发度假城市总体空间设计,一路上被许多人拦下询问哪里可以买到同款。这个带有一颗红心的标识很快席卷全城,它出现在旅游局的电视广告里,出现在旅游纪念品商店和百老汇的广告牌上。格拉瑟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将标识的版权交给了纽约市政府。“I NY”成了平面设计史上最成功的标识之一。根据2011年英国《电讯报》的调查,每年印有这个标识的纪念品能创造3000万美元的价值。格拉瑟本人曾对《村声》杂志回忆,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标识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我对这个小巧、简单、没什么特别想法的创意(如此成功)感到惊讶,这可能说明你做的一件小事总会有巨大的影响。”格拉瑟离世后城市旅游形象,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在推特上缅怀他:“格拉瑟离世的消息让我万分心痛,他一辈子都是纽约客。他为纽约留下了永恒的遗产。直到今天,‘I NY’都是这个城市最完美的符号。”
也许只有土生土长的纽约客才能为他的城市创作出这样深入人心的形象。纽约政府当时选择格拉瑟的原因并不复杂——他是地道的纽约客,设计经验丰富,曾凭一张鲍勃·迪伦的专辑海报获得过市场认可工作指南模板。格拉瑟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父母是匈牙利移民,在城里靠干洗与裁缝店维生。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格拉瑟回忆自己对绘画和设计的热爱始于一个表兄来访。表兄当时在一个纸袋上画了一只鸟儿逗他开心,“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可以用铅笔创造一个世界,那时我便决定要用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12岁,他拿起画笔正式学习画画。在曼哈顿一所艺术高中毕业后,格拉瑟加入纽约库珀联盟学院,随后到意大利深造,归国后与几个同学一起创立了Push Pin 工作室工作指南模板,由格拉瑟担任工作室负责人。他们很快以鲜艳、扁平而夸张的设计风格获得市场认可。企鹅兰登出版社就邀请工作室为一套莎士比亚著作设计封面工作指南模板。
1967年,格拉瑟为歌手鲍勃· 迪伦设计了专辑《精选辑》的海报。这张海报是除了“I NY”之外,格拉瑟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它的灵感源自法国艺术家马塞尔· 杜尚的《侧面自画像》。格拉瑟曾说,视觉设计令他兴奋的地方在于“能在人类的视觉历史中调用任何元素,新艺术运动、中国水墨画、德国木刻画、原始主义作品、维也纳分离派艺术运动和1930年代的漫画都是无穷的灵感来源”。在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同一年,格拉瑟为纽约的唐人街中国超市设计过一张示意图,图中不但介绍了皮蛋等东方食物,还展示了关公的画像。
就在为鲍勃·迪伦设计海报之后的一年,格拉瑟联合记者克雷·菲尔克一起创立了《纽约》杂志,菲尔克统领文字内容,格拉瑟负责视觉设计。《纽约》杂志今天还是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1977年,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集团对《纽约》杂志展开恶意收购,格拉瑟等创始人带着部分员工愤然出走,但杂志依然保留格拉瑟设计的名牌至今。
《纽约》之后,格拉瑟全情投入视觉艺术设计。为博物馆、音乐会、饮料和超市等各种品牌和机构设计海报,甚至帮工作室隔壁的小学设计了一个全新标识,灵感来自校园里的一颗苹果树。他一生设计了超过400张海报和封面,还在艺术院校教书长达62年。格拉瑟热爱工作,曾说退休是日复一日在工厂工作的人的选择,“选择艺术的人没有退休这个说法”城市旅游形象,甚至放言“有退休去佛罗里达州度假,整日钓鱼或看电视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受到谴责。如果我退休了,我希望第二天就死掉”。90岁生日当天,他依然在办公室工作。根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记录,格拉瑟是美国唯一一名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都举行过个人展览的图形艺术家。2009年城市旅游形象,时任总统奥巴马授予格拉瑟国家艺术奖章,这是美国政府提供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他也是至今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章的图形设计师。
“9·11”事件之后,“I NY”的标识成了纽约客们表达团结与支持的符号。格拉瑟回忆,惨案发生后他认为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他动手修改了标识,在红心上增加了一块阴影,又加上几个单词,将标语变为“我从未如此爱纽约”。他称新的设计是想反映“全纽约人在悲剧之后对城市、对家园更深层的爱和执着”。
“格拉瑟将一颗心的图案转变为一个代表爱的词语,这个转换在今天如此普遍,我们已经习惯将心形与爱画上等号。”商业创意杂志《快公司》写道。“I NY”标识采用的字体灵感源自打字机打出的信件工作指南模板,因为格拉瑟认为标识是给纽约市的一封情书,“应该像写信一样表达私人感情”。不仅是将图案变成文字,格拉瑟的许多作品都在探索文字与符号、图形之间的转变。与专业设计字体的艺术家不同,格拉瑟试图将字母变成海报中的其中一种艺术元素。在他的笔下,字母不是海报角落里的一句标语,它们变换着形状、颜色,甚至有了自己的性格与含义。在1998年的Ted演讲中,格拉瑟分享了设计单词的理念。文字在他心中自带图案,看到一句话时,他尝试赋予每个单词不同的形象,在设计语句带有“新”与“旧”单词的海报时,格拉瑟试图让这两个单词在视觉上产生类似”破土而出”的效果,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海报不是一张纸上的平面图像。有时他希望通过欺骗看客的眼睛让它变得立体。字母与图画一起,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在一张以“八卦绯闻”为封面主题的《纽约》杂志海报中,格拉瑟将“Gossip”(八卦)一词设计成火红色,配上一个头长触角的怪物吐出火红色的信子。1967年,格拉瑟为纽约音乐厅设计海报,其中用到的字体后来被注册为“Glaser Stencil”。因为风格隽永简洁,它在今天依然受到设计师们追捧,被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下载使用。格拉瑟曾在自己的网站上说:“看到我在1960年代设计的字体被精心恢复、搬到互联网上,真是太神奇了,就像看到一个孩子重生了。”
在离世前的一次采访中,格拉瑟曾向《纽约时报》透露自己在设计一个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字体符号。在他向记者展示的设计中,英语单词“Together”(在一起)中的每个字母都紧密相连,各有自己的颜色与线条。格拉瑟当时称自己不知道这个设计是否会像“I NY”一样引发轰动,这是他对所有人的祝福工作指南模板,因此特意避开了与纽约有关的元素。“我希望这个符号能被所有人,不仅是纽约客们喜爱。因为这不仅是纽约的困难,也是全世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