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类城市标准中国城市指南城市评级标准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在这685个城市中,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70个II型大城市,共计105个大城市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在这685个城市中,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70个II型大城市,共计105个大城市。
不过一二类城市标准,今天当我们评价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时,早已不仅是看高楼大厦的数量:绿化、交通、配套设施、智慧政务……都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新方向。
城市设计是一门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利用的跨学科专业,旨在通过设计的手段,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不同于普通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需要处理一个街区、一个社区中,人与场所、自然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国城市指南,而且相比于建筑物三五年的完工速度,城市设计的应用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社会价值重大。
以如今城市设计中最火的TOD模式为例,它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通过规划使办公、商业、居住一二类城市标准、文化、教育等用途与公共交通融为一体的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与用地紧张问题。
城市TOD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普及,一点点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规模的,这就需要提前很久就开始对场地进行设计。
为方便片区内居民的通勤,也为合理疏解巨大的运输压力,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日本多家民营及国营铁路公司就已经开始对新宿站进行一体化改造。
如今的新宿站,电车、公交线路与周围的传统商业街、办公物业高度融合,不仅缩减了附近居民购物、消费的时间成本,也让新宿本身成为了日本屈指可数的超大型交通枢纽,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和交通之外,疫情的出现也给城市设计师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该如何有效利用,才能在保证居民健康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城市的需求。
为此城市评级标准,美国城市公园也给出了不少新的设计,比如加入更多可移动人性化的设计,增强空间的灵活性;亦或是对现有产地进行合理划分,帮助人们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保持社交距离等等。
当然,这些知识都只是城市设计的冰山一角,包括城市排污系统、照明系统、交通系统、生态农业、能源循环利用等,都是城市设计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
环境艺术、城市地理学、市政工程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都是城市设计学者需要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开始项目之前,Urban Design Thinkers 模块的课程将从社会、文化、、可持续的角度,让大家从不同的主题出发,重新调研和审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而Urban Development Debates模块则要让学生对不同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批判性的辩论,从而找到更适合城市发展规划、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设计策略中国城市指南。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走出课堂,去现实生活中发现现有城市中不足的地方城市评级标准,并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提出解决方案,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成果。
目前来看中国城市指南,全球在城市设计领域建立有完善学科体系的大学,大多都集中在英国和美国,其中尤以美国最具代表性。
哥大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将城市看做是一个有弹性变化的结构,通过全新调研实践探索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公平等。
此外,该专业还会提供建筑领域多个方向的学习课程,比如设施修复和基础建设、分区规划、实时渲染、高端数字化软件培训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UCL城市设计注重协同工作与创新研究,通过设计实验发现当前城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并在了解城市特性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给城市改造提出新的想法。
UCL城市设计还拥有其他地区院校所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大多数项目都是以全球最复杂、最多样化的大都市之一的伦敦为出发点,更利于学生开发城市设计中的未知领域。
与伦敦类似的大都市还有香港城市评级标准,作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的城市设计也可谓错综复杂,而香港大学的城市设计专业也就有了天然的学术实践土壤。
港大的城市设计专业主要聚焦于亚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以国际化视角探讨亚洲高密度城市化的发展问题、居民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国城市指南、绿色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拥堵等课题,颇具亚洲特色。
那么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院校之外,在英国、美国、香港,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实还有不少院校也都开设了城市设计专业。
伦敦艺术大学针对2023-24学年申请预计将于10月正式开放,接下来将陆续公布2023-24学年详细的招生政策、重要时间节点、新增课程和申请流程。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2023年春季开课专业列表(各专业最终开放情况请以官网为准,个别专业可能会有调整)